“莫非这位国使,以大娘子是女子,所以不取?”
李先生皱眉低语,也因为是老街坊,所以他才敢说这样的话,知道季青辰在这要紧的关头,更喜欢听有用的实话。
“也许是这个原因,但大宋在西南、东南甚至西北一带册封的小夷族和小番部,多如牛毛,女子首领受封也并不少见——况且,这位楼大人不是个寻常之人。”
她微微摇头,他完全不需要舍她而看中三郎。
“正因为我是女子,他才更应该相信,我绝不会轻易和四明王家讲和。”
小蕊娘在一边欲言又止,季青辰看到她,但想起了因为这连串的变故,一直没来得看的李海兰传信,便唤她把消息禀明。
小蕊娘早已经把鸽信内容记住,连忙道:
“海兰姐姐在三十里外捕鱼时遇到了大宋海船,就上前问了来历,因为有黄东主和王东主的管事在船上,又看到了太宰府平常负责国礼的藏人将——”
她微噫一声,看向黄七郎,黄七郎点头道:
“王贤弟确实请了太宰府的藏人将,到宋船上去查对国书,想必是应该到船上了。”
她点了点头,以目示意,让小蕊娘继续禀告李海兰传来的消息,听她道:
“海兰姐姐说,她确认了身份后,就吹哨召集了出外捕鱼的娘子们都来护船,又作主把今日采到的海珠、捕到的鲜鱼挑最上好的,献给了宋使。”
虽然是身处逆境,季青辰也不由得满心欣慰。
平常有高丽国使、冲绳国使或是辽东一带的东海女真使者到唐坊时,只要鸿胪馆里有国宴,除了二郎、三郎一起出席外,她还时常会带着李家三个女儿和许家七娘子去参加,让她们熟悉国宾应对之礼。
如今李海兰面对大宋国使,进退有度,礼节周全,不会叫人小看了她唐坊,她多年的心血果然没有白费。
“李先生家好教养。”
她微笑称赞。
李定文在三个女儿里,最偏爱的也是这个小女儿,如今听得她在一国天使面前行止得宜,又见大娘子称赞,他虽然面上谦逊,“吾家有女初长成”的欢喜样子却是人人都能看出来。
“大娘子,信里还说,许家大哥、三哥一直追在大宋船队后,给她传了消息,说了三郎失手被擒的事,她虽然有心向宋使请见三郎,但又担心失之唐突,只能暂时忍耐。”
蕊娘口齿清晰,把那鸽信里最后的消息细细说来,
“信上说她献礼时,宋使十分欢喜,召她上船,当时就问了海兰姐姐的姓名来历,还亲口赞了她是前朝忠臣之后,也没有怪罪,还赐了一盏大宋赵官家的御酒给她——她趁这机会在船上细细看了,却是没有看到三郎的踪影。”
李先生虽然担心这大宋国使和季辰虎内外勾结的用意,但听得“前朝忠臣之后”六个字,到底还是心中发酸,眼有湿润。
为了这忠臣之名,李家二百余年十几代后人都埋骨在了异国他乡。
——听说赵氏官家对士人仁厚,果然也不是虚言。
-------
鞠躬感谢书友珂妃的礼物打赏。
i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