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耀武没有让第十五集团军南下,而是让这支部队驻扎在宽甸,掐住二零一国道,阻止在北面渡江的第四步兵师南下。
当然,罗耀武的想法没有这么简单。
美军第七步兵师与韩军b集团军在宽甸南面的长甸河口附近渡河,正沿鸭绿江北岸的三一九省道向南推进,即将与正在围攻丹东的美韩军队会师。第十五集团军在这个时候进驻宽甸,主要意图还不是堵截第四步兵师,而是拖住第七步兵师与b集团军,让这股美韩军队不敢向丹东靠拢。
这也很好理解,如果长甸河口的渡口失守,这股美韩军队就没有回头路了。
更重要的是,美韩联军在丹东方向上建立的浮桥最多只能保证第二骑兵师与a集团军的后勤供应,照顾不了第七步兵师与b集团军。
在打下丹东之前,美韩联军必须守住长甸河口的渡口,确保物资供应。
围歼第二骑兵师与a集团军的主力不是第十五集团军,甚至不是第二十六集团军,而是部署在鞍山市的第六十五集团军。
此时,该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到达东港市的大孤山,主力部队正在跟进。
看样子,罗耀武仍然希望用一场地面会战来击溃美韩联军,并没打算放弃丹东市,退守北方山区。
最开始的时候,叶振邦还有点不大明白。
在平原上与美韩联军决战,别说第六十五集团军与第二十六集团军,就算投入第三十九集团军,胜算也不是很大。
更重要的是,这么打,让美韩联军的空中优势得到充分展现。
不管怎么说,肯定得扬长避短吧。
从军事上讲,退守山区是最理想的选择。
只不过,没花多少时间,叶振邦就明白了过来。
死守丹东,绝对不仅仅是为了达到军事目的,还有非常重大的政治意义。
当然,要守的不仅仅是丹东,还有东港。
要是这两座港口落如美韩联军手中,辽东半岛的大门就算打开了。到时候,美韩联军向北可以扫荡东三省,向西可以进军沈阳,向南则能攻打大连。站在美韩联军角度上,局面算是盘活了。
对中**队来说,这却是大败的开始。
虽然从理论上讲,守住丹东与东港的可能性非常渺茫,就算罗耀武把六个主力集团军全部派过去,也不见得能够守住,但是只要能够在这里重创美韩联军,特别是其到核心作用的美军,就能暂时保住辽东半岛。
稳主阵脚,再做打算也不迟。
想到这,叶振邦就意识到,罗耀武盯上的不仅仅是第二骑兵师与第七步兵师,说不定重点根本不在这里。
在第二十六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的威胁下,美韩联军进军丹东肯定不会很顺利。
因为受到第十五集团军的威胁,第七步兵师很难增援丹东,甚至得在长甸河口方向上由攻转守,专心致志的对付第十五集团军。
不用多说,韩军是没什么好指望的了。
如此一来,就只剩下了北面的第四步兵师。
这支擅长奔袭的部队肯定会火速南下,而且肯定得经过宽甸!
也就是说,第十五集团军还得阻击南下的第四步兵师。
关键不在这里,而是在一直按兵不动的第三十九集团军身上。
此时,“东北虎王”就在北边的本溪市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