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转了一大圈,见练太极的人最多,在整个公园里,有至少五六伙练太极的,最大的一群人是在公园广场上的,能有六十多人,练太极的人年龄段比较广,李木仔细观察了挺长一段时间后,发现最年长的能有八九十岁老爷爷,也有五六岁的小娃娃,不管年长年幼,都练的极其认真,一板一眼的非常到位。
一位中年大叔叔吸引了李木的关注,显然那位大叔是这群人的老师,很多人都围着他,大家的目光时不时的都看向他。
李木站在远处,也学着练了起来。
练了一阵后,众人见那中年人收了势后,也纷纷收势。
李木一见,也收了势后,快步走向中年人。
李木到了中年人面前,行了一个礼后,说道:“师父你好,我是李木,见你领着众人练太极,我也想练,也想多了解一下太极,师父你能给我讲讲吗?”
那中年看向李木,见李木面目清秀,谈吐不凡,回道:“你是华厦大学的学生吗,喜欢太极?我是陈永年,陈氏太极的传人,你想了解太极,那我就给你简单介绍一下。
太极拳只有两个动作----起式和收式,一阳一阴的关系。”
李木心里一震,忽然感悟了些东西,太极拳就是这么简单,起式,然后落下收式。而人生,看起来繁杂的一切,其实又何尝不是这么简单?有些事何必纠结于心?有些人何必纠缠不清?很多时候,看淡一些,看轻一些,世事原本可以像太极一样,不过一起一落罢了。
陈师父又说:“太极不过两种姿态:一阴、一阳;练太极的人也不过两种姿势:抬起、落下。起落时才能体会出阴阳平和;举放间方能凸显出太极拳方圆;懂得浮沉与举放的时机则成就拳艺。一起一落,就是太极的阴阳。好似人生的起起伏伏,有高潮,有低谷,升降往复。拳若人生,起时坦然,落时淡然,拿得起放得下。待这拳尽具打完之后,自有人会记得你是如何的纵横人生。
低调的人,一辈子像打一套拳,拳是活的,心是静的。一人,一拳,一阴阳,一世界,行云流水,任尘世浮华,似眼前起落,松肩,垂肘,中正,平和。
拳罢,一收式,绝尘而去。只留下,让人欣赏不尽的风骨云影。
豁达一点,淡然一点,沉稳一点,随意一点。习拳,品人生百态。
一套太极拳下来,世界安静了下来,喧嚣、浮华如潮水般地褪去,一拳一人在凡世间,只剩下最纯净的自己,在这一刻,拳与人是如此地默契,拳。。。融水之润、木之萃、土之灵、金之性、火之光,。。。冥思、纯厚、虚实、洞彻,习拳之旷达随心,释拳之圆融自在,金木水火土乃拳之五性,拳与人。。。。。。乃至真至拙至天然。。。。。。
懂不懂拳并不重要,先哲认为:“修炼太极拳,其实也是修炼人生”。打什么拳也不重要,适合自己的拳才是好拳。打拳就是“忙里偷闲,苦中作乐”。一拳一世界,每个拳友心中都有一方清雅净土,可容阴阳,可纳动静。日日在此间醒来,不问凡尘,静心享受其中!
喜欢太极拳,无可否认的理由,那就是健康。打完拳以后浑身热气,只需一柱香的功夫就可一日锻炼的需求,谁不想呢?打拳,其实也是品味一种文化。阳光雨露,将尘世喧嚣化作成手中的一阴一阳,任时光一点点淡去,慢慢体会动静的转化与阴阳韵味。拳之道,拳知道,守一方净土,盈一世清静,因为懂得,所以豁达。愿每个人,在纷呈世相中不会迷失荒径,可以屹立磐石上,陶醉拳艺中。
李木问道:“太极拳者,人称为内家拳之典范,先生以为如何?”
陈永年回道:“事实如此、当之无愧。”
李木问道:“那么太极拳好在什么地方?”
陈永年道:“理论有独到之处、功法别开生面。练这即或无功,尚不至于伤身。与世俗之野拳不同也。”
李木问道:“太极拳能不能打人?为什么罕见太极高手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