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老头,公然在试探厨房的大锅菜里,拿着筷子挑挑拣拣。
从一堆菜里往出挑肉!
他自己吃也就罢了,他竟然还拿着饭盒,把大锅菜里本就不多的肉,刻意装满一饭盒。
显然这是准备吃饱喝足后,把这肉带走!
这一锅土豆白菜炖肉,其中放的肉本就不是特别多。
毕竟这九五年和后世不一样,虽然不需要肉票了,花钱就可以买到肉。但是,大家仍旧不舍得吃肉!
大部分市区的寻常老百姓,一个礼拜也就吃一顿肉。
小城一些偏远山区,比如霞城的一些老百姓,甚至一个月才可以舒坦的吃一顿肉!
平常哪舍得吃肉?
不是买不起,肉其实不是特别贵,大部分人手里的都有一些钱,是买的起肉。
就是天天吃肉,其实也买得起。
但后果就是攒不下钱,就是赚多少花多少!
这样的生活虽说舒坦,但也只有一部分老光棍,或者夫妻俩都是鼠目寸光的人,才会去这样无节制的消费。
对寻常老百姓而言,大家是买得起也不会去天天吃。
因为要攒钱!
喜欢积蓄,这向来是中华民族老百姓的优良传统。
所以大家即使有钱买肉,但平时也舍不随便尽情吃,也就家庭好的,一礼拜开一顿荤。
家庭一般的,甚至需要半个月才开一次荤!
平时可吃不起!
这年代炖猪骨或者排骨,那真是逢年过节才可以吃到。
农村里,谁家要是炖一次猪骨头,那村里小孩都会吮吸着手指的馋哭!
对小城老白姓而言,待客之道有三种。第一种就是寻常的家常便饭,第二种便是包饺子,第三种便是炖猪骨和涮羊肉加白酒!
谁家待客要是炖骨头,除却表明这客人重要以外,更是表示这家人家的家境足够好。
家境不好,那可炖不起猪骨!
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到后世的二几年。
虽然那会物资充裕,肉和骨头想吃就可以随便吃了,不用再刻意等逢年过节吃。
但是有客人来了时,小城的老百姓,还是喜欢下意识的炖骨头,包饺子。
这就是物质匮乏的年代,给人留下的深刻记忆。
下意识的觉得,只有这样才可以表达对客人的重视!
也就是所谓的‘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