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青那一天听罗教授讲了很多很多,从那一天开始,她心里全是罗教授,她有时会自责,天下的男人有的是,自己却偏偏喜欢一个中年的男人,自己有时想下定决心,忘掉他,但是一静下来,却又挥之不去。
阎青也查询了很多资料,也咨询了心理专家,
阎青小时候是姥姥姥爷带大的,一直跟他们生活到上小学。
虽然他们给了阎青很多爱与关心,但阎青始终都觉得自己是被抛弃的,是不被爱的。
正是阎青这种缺爱的感受,影响了阎青后来生活甚至爱情。
阎青会喜欢跟一些年长的人在一起,喜欢跟他们撒娇,喜欢他们宠溺我。
如果他们稍微跟阎青生气,阎青就会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
缺爱在让阎青在感情中变得越来越自卑,也越来越焦虑。同时总是问“你爱不爱我呀”之类的无理取闹的问题。
阎青爱上了罗教授,
缺爱其实是内心缺乏一份安全感,这份缺失的安全感带来了所说的各种困扰!
安全是什么?很多人说,我觉得安全感是:
爱人的早安晚安
爱人秒回的信息
他的每一个承诺
过马路紧握的手
……
对很多人来说,安全感意味着一切。
说穿了,这种期待其实是希望哪怕是最差的情形下,也不会失去生存的依靠。
安全感意味着拥有一份牢靠的关系,也就是说自己始终是被接纳的,被爱的。
但我们都知道,将安全感寄托于他人身上,难免会是一次次的失望,你永远也无法从另一个人身上获得你期待中的爱,期待中的安全感。
想要自救,
首先:
要把自己当成一个“人”来看待,也就是说,先做一个成年人,有能力独立生存在这个社会上,再谈其他。
其次:
要知道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期待,期待别人来爱自己,是我们正常的一种需求。
关键是你要能看清楚这个需求出现时,你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你需要学着鉴别,那份需求背后自己恐惧的到底是什么。
是害怕被拒绝和遗弃?
还是害怕被忽略或者被误解?
还是因为压力?
或者是对对方的期待?
仔细想想看这些恐惧给自己带来怎么样的影响,你又因为这些恐惧做出了哪些选择?
只有你愿意看到这些问题,才能开始真正的改变。
最后:
接纳后重构。
这里有个值得借鉴的例子。
1942年弗兰克被纳粹投入集中营的时候,他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仅仅因为他是犹太人,他的一切都要被剥夺。
地狱不再是一个象征,变成了现实,你不再拥有任何人的权利:
无尽的苦役和虐待,变质而短缺的食物与蔓延的传染病,你甚至不再有名字,只有一个编号。
这个时候,你需要问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