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文学网

天天文学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第五百七十章 岐州安民(第1页)

第五百七十章 岐州安民(第1页)

第五百七十章岐州安民

时间渐渐到了十月初,夏种秋收,关中各地开始出现了一派繁忙的秋收景象,陆陆续续从九月下旬便开始了,对于朝廷而言,无论是春播还是秋收都是非常重要的时刻,每逢此时朝廷的高官重臣们都要离开宽敞的朝房,亲赴田头地里视察农情,这倒不是作态,而是一种制度,国之根本在于农,没有农民的税赋,没有播种和收获,朝廷就会难以维持下去。

因此每年从九月下旬开始,朝廷的政事堂、各个部寺监,除了留守少量官员维持朝廷运转外,其他高官重臣都分赴各地,深入田间地头,去视察秋收的情况,他们从秋收中得到的各种实情,就将成为明年他们制订各种政策的依据。

岐州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宝鸡一带,唐朝时是关中平原内仅次于京兆府的重要之地,关中的一些著名城池,如陈仓、虢县、雍县、郿县等等都位于岐州境内,州内有人口百万,良田数十万顷,水流充足,土地丰腴,交通便利,百年来一直便是唐朝的雄州之一,历史上的唐至德二年十二月,唐肃宗在收复长安后,便将岐州升级为凤翔府。

但历史在天宝后期走上了岔道,岐州的定义便成了政局不稳的一个标志,在李亨和李庆安达成分治关中的协议后,岐州一度被改名为凤翔府,但李亨在强行登基后,又重新把凤翔府改回为岐州,偏偏以裴旻为首的政事堂官员不予承认,因此就出现了一个尴尬的局面,岐州既有凤翔府尹,又有岐州太守,在两个月前,李庆安和政事堂达成了最终协议,凤翔府改名为凤翔都督府,变成了一个军事机构,不问民事,由崔光远出任都督,而岐州则主管民政,这样军政分家,便解决了岐州两个政务机构重叠的尴尬局面。

十月初,李庆安抵达了岐州雍县,开始了对岐州的视察之行。

凤翔都督府有三万军队,都是去年招募的新兵,不过在官方名称上,已经和从前有所不同,不再叫安西军了,改称凤翔军,现在李庆安是天策上将兼天下兵马大元帅,遥领安西节度使,不能再以偏盖全,用安西军来替代唐军,安西军依然存在,但范围却缩小了很多,主要是指李嗣业率领的四万安西主力,而其他部署在中原的军队,比如李光弼率领的是陇右军,王思礼率领的是潼关军,雷万春率领的是大同军,荔非守瑜率领的是河西军,崔乾佑率领的是瀚海军,南霁云率领的是内卫军,这些军队都是李庆安的直系,再加上郭子仪的朔方军和河东军,便统称为唐军,为了和南唐区别,又称为北唐军。

不过当李庆安抵达岐州时,崔光远也已从陈仓率军出征南郑,他将改任汉中节度使,率军驻扎汉中,李庆安没有见到崔光远本人,只有新任凤翔都督田珍赶来迎接。

李庆安率三千亲兵铁骑在雍县城外十里处的一座军营内驻扎下来,扎下了一顶羊皮大帐,这里便是李庆安的临时行营了。

李庆安正在沙盘前研究汉中的战事,他刚刚收到飞鸽传书,李嗣业不伤一兵一卒,已经拿下了褒城县,现大军正向南郑进发,虽然李庆安对汉中战役也不抱什么悬念,以安西军的犀利,拿下汉中是必然的结果,关键是时间和多大的损失,现在李嗣业仅用一个时辰和不伤一兵一卒的代价便拿下了坚城褒城县,这着实让李庆安感到一阵惊叹,李嗣业确实大有进步了,下面就看他怎么拿下南郑城。

这时,帐外传来亲兵的禀报,“大将军,田将军到了。”

“进来!”

脚步声响起,大将田珍快步走进大帐,单膝跪下行礼道:“末将田珍,参见大将军!”

“田将军请起!

李庆安笑呵呵上前将田珍扶起,拍了拍他肩膀道:“怎么样,凤翔都督干得过瘾吧!”

若是在几年前,田珍一定会咧嘴嘿嘿直笑道:“最好能再娶几个漂亮娘们。”

他会这样说,但随着李庆安的权威日重,他的下属们都开始对他有了敬畏之心,不敢在和他随意开玩笑,尽管现在李庆安只是玩笑之言,田珍依然躬身道:“末将将竭心尽力守卫凤翔,绝不敢有半分懈怠。”

李庆安注视他片刻,心中也涌起了几分失望,他兴致萧索,便淡淡道:“请坐下说话吧!”

“谢大将军!”

田珍坐了下来,李庆安也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便笑道:“说说看,岐州的近况如何?”

李庆安并没有问凤翔都督府情况,而是问岐州近况,田珍明白李庆安的意思,便欠身答道:“回禀大将军,这几天岐州主要忙碌两件事情,一是筹办汉中军粮,我听说昨天第一批三万石军粮和一批厚实军服都已启程运往汉中,由岐州司马韩畯押运前往。”

“那崔太守在做什么?”李庆安又问道。

崔太守就是险些被安上通敌罪名的崔宁,新任崔氏家族族长,也是前段时间崔家风波的中心人物,是李庆安的一颗眼中之钉。

不过田珍却不懂李庆安的心思,他一竖大拇指,赞叹道:“这个崔宁果然了得,令人敬佩!”

李庆安不露声色问道:“怎么个了得法?”

“前段时间有五千户河北移民到来,朝廷要将他们安置在岐州,所用土地就是虢县以北的升原渠边上的岐王田庄,约五千顷良田,本来这些良田是要分给当地佃户,但因为移民的到来,计划就有变了,听说当地数千户佃户非常不满,便自发武装起来,要和河北移民拼命,崔太守只带两名随从深入佃户村落,和当地的几十名家族长老谈判,他在那里呆了三天三夜,那些要拼死护田的当地农户居然被他说服了,同意让出一半的土地给官府安置河北移民,真的不容易啊!令人敬佩。”

李庆安点了点头道:“看来崔太守很得民心啊!”

“是!崔太守不愧是名门世家出身,清廉正直,而且极为体恤民众,每逢清明、中元和腊八三个节日,他都要亲自去探望孤寡,听说十几年来年年如此,他所任期过的州县,在他的治下都人民安康,大灾之年也能安居乐业,所有人提到崔太守,没有不衷心赞扬他的。”

“是吗?你说得我也有兴致了,我倒想见识一下这个崔太守。”李庆安淡淡说道。

......

岐王田庄位于虢国县以北,紧靠升原渠,是一片土地极为丰腴的良田,田庄一望无际,共有五千三百多顷,由附近的十几个村庄,几千户佃农替他耕种,还有近千户农奴,这是岐王耗用了十年的时间兼并而得,岐王早已死去多年,由他的几个儿子将土地分割,但对外还是统称为岐王田庄.

在李豫即位后,便掀起了一场针对权贵宗室的收田风暴,岐王田庄也不能幸免,第二批便被李豫没收为官,岐王的几个儿子也因此逃亡成都,成为反抗北唐的坚定支持者。

土地很早便被收走了,但分田却一波三折,李豫去世后,分田事宜便陷于停顿,在政事堂刚刚通过分田令后不久,主管分田的李砚便被刺杀,使分田陷于停顿,随后是李亨强行登基,非但不分田,还要将已分的土地收回,将来交还给原主人,直到李亨逃走成都,李庆安重建政事堂后,分田才再一次被提上日程,先是渭南县的皇庄被分,那是一件标志性的事件,在它的引导下,关中各地都掀起了分田热潮。

岐王田庄也是重点分田之一,按照属地原则,岐王田庄的五千三百顷土地应该由附近的三千四百多户佃农和一千两百户农奴分掉,有心人立刻算出,这样的话,平均每户将得一顷多土地,这无疑使当地农户狂喜万分。

尽管唐初均田令中,丁男可得田百亩,但那实际上只是一个额度,平均每户能授田二十亩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当岐王田庄分田的消息传出了,整个升原渠以北的农户都沸腾了。

偏偏好事多磨,突然又传出消息,五千河北相州移民也将安置在升原渠北,这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将当地的农户惊呆了,失落、愤怒、寒心,当地的农户坚决拒绝河北移民到来,他自发组织起了农户武装来护田护家园。

岐州太守崔宁便是在这种危险的局面下孤身入村庄,与村民谈判三天三夜,最终说服了村民,分一半田给河北移民,并接纳他们在升原渠北安家。

崔宁的理由很简单,官府从来就没有正式下文将岐王田庄全部分给农民,所谓分田都是农户自己的传言,岐王田庄将一分为二,其中两千三百顷作为分田,而另外三千顷作为官廨田,这次安置五千户河北移民用的就是官廨田,和当地农户无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