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台上,一个炮兵从工事里钻出来,跺了跺脚,望着六十六团驻地的方向嘟哝着,“狗日的,一天天的……肚子都吃不饱还精神得很呢!”
“就是说嘛!”又一个炮兵钻了出来,手里攥着一包皱巴巴的香烟,摸出一支递了过去,“吼得越凶饿得就越快,他们咋就想不明白呢?”
时局艰难,的确有很多部队已经连饭都吃不饱了,不过,六十六团的情况还没有坏到那个地步。
当日,六十六团撤离中条山之时可是带着将近十万斤玉米,虽然玉米糊糊吃着美味,但也能填饱肚子,所以,六十六团依旧是以前的六十六团,依旧吼得出来,跑得起来!
新驻地没有荒地给六十六团种,补给连只能在营房间的空档种些白菜萝卜。
在这寒气逼人的初冬,李四维每每看到那散落在营房间的绿意,心中总会一暖。
巡视完各部,李四维一路往团部走去,脚步轻快。
“老四,”李三光看到李四维心情不错,笑呵呵地提醒了一句,“今天是千生的周岁,你总得做些啥吧?”
“对,”李四维一怔,连忙点头,“让一刀去买两个鸡蛋回来,周岁了,也该让小家伙儿开开荤了!”
千生已经长牙了,平日里的玉米糊糊和小米粥也会给他喂一些。
“光鸡蛋可不行,”李三光笑着摇了摇头,“还得抓周呢!”
抓周,又称拭儿、试晬、拈周、试周,是一种传统习俗,在民间流传已久。
李四维知道这习俗,却没有亲眼见过,但是,自己儿子,该经历的仪式却不能少。
“我差点就搞忘了,”李三光呵呵一笑,加快脚步往团部走去,念叨着,“笔不能少、书不能少,笔不能少,刀不能少,枪不能少,还有……”
李三光跟在他身后,听得苦笑不已,“你还想千生和你一样扛枪打仗啊?”
“哪能呢?”李四维连忙摇头,“不过,不打仗也可以舞刀弄枪嘛!那也是本事呢!”
李四维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还和自己一样,但是,男人嘛,舞刀弄枪又不是坏事,那也是本事!
不过,李四维显然把心操多了。
刚走到团部门口,赵信便匆匆地出来了,一见李四维就满脸欣喜,“团长,李二哥来了!”
李二哥自然就是李坤了。
在中条山的时候,李坤和李四维说好了,等娃满周岁就来接回去。
这不,赶在千生周岁的时候,李坤就过来了,依旧带着德哥和文哥,还带了一口袋腊味和鸡蛋……
千生这个周岁过得热闹了!
其实,按照四方寨的风俗,无论家庭贫富,没满十六岁的少年每年都要庆生,满了六十岁的老人每年也要庆生,家里好过的整得热闹些,家里困难的整两个鸡蛋也行。
李四维家里不缺钱也不缺粮,自然要搞得热闹些。
兄弟见面少不得一番寒暄,问问家中的父母亲朋。
一番寒暄过后,李坤找出一个鼓鼓囊囊的绸布包裹放在了桌子上,小心翼翼地解开,“老四,爹娘为千生和安安准备了抓周的物件儿……”
说着,李坤解开了包裹,如数家珍,“一本论语,一支狼毫,一张小算盘……”
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哪怕儿女离家千里,父母也放不下心中的牵挂啊!
李四维正在感叹,却见李坤声音一顿,抬起头来,神色肃然,“老四,爹说,你这里不缺刀枪,一定要给娃放上!”
“呃……”
李四维一滞,扭头去望李三光,却见李三光也望了过来,两人相视苦笑。
李坤奇怪地打量了他们一眼,神色一振,“爹说了,要是你们把小鬼子赶不走,就等李家的孙子长大了继续打!”
“好好,”李四维只得连忙点头,掷地有声,“你跟爹说,保家卫国,我和三哥觉不敢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