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衡正连忙解释:“我不是这个意思,你可不要往心里去,更不能去怪别人治坏了,毕竟每一个医者,都希望可以治好自己的病人,这个毋庸置疑。
另外,病情千变万化,必须随时关注病情的变化,随时改正处方,没有谁1oo%可以一次就把病治好。
治病,当:视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有些医者只是对症不对证,辨证施治,而非辨证施治,导致患者问题越来越多。
就如《伤寒论》曰: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也。视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大意就是:不能看到感冒就吃桂枝汤,桂枝汤还不好就吃小柴胡。
比如这个所谓的感冒,服桂枝汤已发汗后,再误用吐法,下法,温针,结果病人的病一直不解,此为坏病,桂枝汤就没用,必须辨证施治。
很多医者,一味追求大多数患者的诉求,变成舍本逐末,只为解症,不管辩证,也不再懂辩证寻根。
不管承不承认,实际上这就是无奈的现实。
追求速效,真正治本,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去配合。
比如健康三要素:形态正、脉象平、神安(神安包括吃得香、睡得好、大小便正常,女性月经正常)。
这个应当是中医方面健康人的标准,现在,达到这个标准的实在是太少,更没有多少人去重视。
如西医的标准,血压高?一辈子服药心甘情愿。
(注:从来不认为西医不好,中医也好,西医也罢,只有不好的医者,没有不好的医道,各有所长,针对性不同,完全没有可比性。)
形态不正?那有什么关系,不治疗,我现在又没有哪里难受,反正我已经结婚,不在乎好不好看。
如果说形态不正是病,很多人就以为是骗他。
实际上,古中医描述疾病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阴阳失衡即为病,形态不正,是阴阳失衡最直观的表现之一,怎么可能不重要?
算了,以后有机会再详细说说,标与本、证与症之间的关系。
现在我说的治标,就是马上改善所谓的感冒症状。
标本兼治,不仅仅是改善感冒症状,还改善睡眠质量及脾胃湿热等深层次的问题。不过可能会让症状消失的速度,看起来会慢一些。”
李良康看了看欲言又止的李志文:“你可不要去找二狗子的麻烦,就算是去说,对你也没有好处。”
李志文:“好的,康爷,我知道了。”
李良康对李衡正说:“再说说风热感冒传统诊治,以及标本兼治的思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