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天下英雄!”
杨大使和上次一样,在门前欣赏着那些步入考场的举子。
恩科会试开始了。
因为只是应天府的,所以这次参加恩科会试的,总共也就一千两百人而已,而且这还是因为五科取士,实际上按照过去的标准,也就两三百人而已。现在五科取士导致举子的数量大幅增加,而这里面除了他的五百学生,分别报考了五科,还有大量民间的也被选拔出来。他们的选拔只是简单的走县试,也就是杨丰或者说小公主出题,然后各县识字,而且报名参加的,到县学考试。试题当然不是八股文,就是和现代考试一样,根据所报科做题,然后分数够的就被选为举人。
这些直接参加会试。
其实也不仅仅新增四科,就是文科也又不少非儒生报的。
尤其是杨丰并不禁任何身份。
只要识字……
当然,也得有一定筛选。
实际上就是给他一本书,然后他能把这本书读出来,就可以了。
至于这本书当然是大诰了,也不是全文,大诰部分内容是文臣给老朱略微整理了一下的,完全白话的是大诰武臣,所以只要能读完大诰武臣就算合格,然后就可以参加考试。所以部分底层胥吏同样参加考试,他们当然也愿意有个进士身份,而这些人尤其精通律法,甚至让他们写文章也能写通顺。
他们可比那些纯粹的儒生更精通律法。
包括政令得失他们也清楚。
而杨丰的那些学生里面,本来就有专门学习法律的。
总之文科进士也不一定会是那些儒生的囊中物。
这套改革后的科举,其实就是现代的公务员考试,因为选出的进士足够多,所以他们会以佐贰官的身份进入官场,然后凭借成绩升迁,最终通过一场场科举,然后新人不断进入官场,把那些儒生官员顶走。
估计不用十年,朝廷也罢地方官员也罢,就全都是新人了。
“此辈才是足够了,但德就未必能够了。”
张显宗说道。
他可是现在文臣的老大。
虽然其实他已经被儒生骂的狗血淋头了。
不过骂他归骂他,但文臣们也很清楚,如果说他们这个集团,还能对朝政有所参与,那也只能依靠他,所以仍旧算是以他为核心。至于他本人好歹也是在五台山混了这些年,还不至于不明白这些改革的意义,而且本身朱允熥时候,很多未来的设计就是连他一起的。
他的确是儒生。
而且还是榜眼呢!
但现在他其实也快抛弃儒学那套了。
“你无非说选官是以德还是以才作为优先,那么问题来了,儒生最讲究的是德,可实际上做官以后,能有多少不贪赃枉法?太祖剥皮实草,难道就挡住儒生做官后贪赃枉法?你可以回去统计一下,太祖历次科举所取进士,有多少真正清廉?恐怕连一半都没有吧?就算是这些清廉的,有几个是因为读圣贤之道,就是品行高尚所以不贪赃枉法,而不是因为太祖的剥皮实草?
多数都是怕剥皮实草吧?
所以通过科举考试来选德,本身就是件不切实际的事情。
文章写的好,和他们的品德并未任何关系。
秦桧还是进士呢!
他的文章写的好吧?甚至他的字也很好,可这些与他品德有关吗?科举考不出品德,科举选官以德是个看似冠冕堂皇的东西,但实际上选出的官与德并无任何关系。
但选官以才,就实际的多了。
毕竟他们的才,真的可以通过成绩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