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队从不缺天才,缺什么更不会缺少勤奋。
加上每一次世界大赛前的封训,让他们的适应能力是最强的。
老欧洲选手也不缺天才,唯独无法全力以赴的练球。
因为欧洲的球员自己小团体练的比较多,投入的时间也不够长。
最多就是俱乐部之间互相比赛练习。
然而乒乓球这种项目,必须要和许多名高水平的运动员一起对练效果最好。
即使是业余爱好者,天天和一个人对练,觉得自己很牛逼。
出去和别的高手交流,很容易因为不适应各种球风而输球。
乒乓球高手一定要多交流!
大球直接把当年一大批老欧洲选手彻底玩死了。
只有老瓦,波尔等少数人活了下来。
幸亏现在欧冠赛越办越好,大球的改动,确实也加大了力量的作用。
力量的天平,即将重新平衡,可是佩尔森悲哀的发现:
瑞典队没新人了,包括欧洲许多国家也差不多一样。
现在欧洲乒乓球的希望就看德国和法国了。
又或者那一个国家再出新星。
难道瑞典乒乓球的辉煌就要落幕了吗?
还有一局佩尔森的思绪已经不在比赛上了。
若论乒乓球最鼎盛,最振奋人心的时代,是什么时侯?
或许中国人会认为是:
马战龙双圈大满贯?
中国女队一代又一代大魔王的生产线?
不!
绝对不是!
任何一个竞技体育项目,一枝独秀,都是这个项目的悲哀。
百花绽放,万马奔腾才是这个项目的幸运。
2000年左右的世界乒坛或许才是乒乓球这个项目最为鼎盛的时期吧!
不过,中国大球时代的红利已过。
其他国家新的一代,也已经慢慢成长了起来。
无妨肥沃土襄已经有了,耐心等待合适的种子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