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成熟的时候会去房顶摘柿子,然后储藏起来结霜做饼。
苏欣叶生活在这个小农村感觉活在了人们所说的七八十年代,因为她没有经历这部分的生活。
当然,和真正的七八十年代应该是差远了的,毕竟家里还有彩电,用的东西都偏向机械化现代化了。
现在离开后,那些东西大概会被荒废掉,她没有为自己的屋子找一个下家。
与其被那些农村的老伙计改成鸡舍,她宁可废着那间屋子,不过果子熟了的时候是否还有人会摘,这就不是她该关心的了。
回到现实,麻烦源算是被自己找到了,既然自己没印象的话,那就不是她该考虑的了,“祂”愿意出现了,自然问题也就解决了。
生活在二十一世纪,这个时代的魅力还是比较大的,所以苏欣叶还是尽可能的想要了解一下各个时代的人。
孔乐这个孩子的年龄好算是新一代了,常说的零零后和孔乐这种还是有些划分的。
就拿苏欣叶来说,智能设备就不是可以相提并论的,当然是小时候的。
这当然不是凭空拿来说说的,这是在苏欣叶回来的时候,看到张大妈带着孩子,她才想到的。
孔乐正拿着手机玩,张大妈和旁边的老太太聊着天。
苏欣叶走到孔乐身边,孔乐没有躲闪,与其说是两个人熟悉了,不如说这个时候小孩子懒得管她。
回来的时候有些昏暗了,小区倒是有些的黑,还没有开灯。
张大妈怕是勉强能看出有个人靠近他们,没看清苏欣叶的脸。
苏欣叶还是喊了一声,张大妈才认出她的身影。
如果看到她的脸,大概就不会说了吧,这时候,昏暗的环境还是好的。
先回家把麻子点上,这才下楼和几个人聊起来。
苏欣叶半路杀出来听了听,好像是猪肉便宜的消息,有的老人开始屯猪肉了看着孔乐玩得津津有味,苏欣叶悄悄看了看,好像是刷小视频。
这年头刷小视频开始流行起来了。
不过不只是小视频,还有群聊……
似乎是察觉到苏欣叶的目光,孔乐退出去,然后转头看向了她。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谈一下人类对于感知的话题了。
你说这和现在这个话题不相关,没错,但我就是想说。
一个人始终盯着另一个人的时候,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就是,似乎有目光在看向自己。如果你面朝着的地方,在你视野内有18o度的地方有人看向你,那很有可能是眼的余光在发挥作用。
我们的眼睛处理事物的视野是极为广泛的,但很多部分是潜意识的观看,好比盯着书上的文字,用眼的余光看文字,能看到,就是不认识。
而这些文字变成图片的话,就相当好辨别。
明明文字是更简单的信息,文字也是图片,但复杂的图片远比文字给我们带来的贴近,这就说明人类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认知错误。
这种余光能厉害到什么程度,可能就是这样一种莫名的感觉,哦,有人在看着自己。
孔乐这时候有点不开心的看着苏欣叶。看小说,630boo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