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文学网

天天文学网>西游释厄传一键出招设置教程 > 第十二回 土木堡兵败 正统帝北俘(第3页)

第十二回 土木堡兵败 正统帝北俘(第3页)

在朱棣的永乐中期,三卫因为放牧地区和明朝发生冲突,开始萌生异志,和鞑靼取得了联系,不断在边境闹事。1422年,也就是永乐二十年六月,朱棣率军攻打兀良哈(也就是朵颜三卫),大获全胜;1423年八月,继续亲征北伐,鞑靼和兀良哈望风而逃,皇帝无功而返;1424年四月明成祖最后一次北伐,对手依然不战而走。朱棣回师途中驾崩。这些内容恰恰对应了书里猪八戒三次“调戏”福、禄、寿星,不是巧合,而是“事实”。此时的朵颜三卫,和朱棣的永乐元年时候已经有所不同,“寿星”朵颜卫已经跃居而上,成了兀良哈“老大”。所以,在西游记里面的后面内容,寿星在小儿城又一次登场,福和禄却踪迹不见了,就是因为泰宁和福余卫已经没落了。

还说孙悟空,继续前往方丈仙山,寻找东华帝君帮忙。那么书中提到的东华帝君,也就大致搞清楚映射了何人。孙悟空从万寿山五庄观(大青山)出发向东,先到了蓬莱(隐指了兀良哈朵颜三卫的地理位置),再往东便是方丈仙山,寻找东华大帝以求帮助。东华帝君,也就是道教所说的东王公。汉朝的时候,将其列入道教高级神仙之列,和西王母遥相呼应;南宋时期尊称其为“水府扶桑大帝”,乃是水府诸神领袖。

这个东王公在金朝的时候,地位尊崇,尚在西王母之上(金朝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元史记载,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号勿吉。勿吉,古肃慎地也。在唐朝开元年间,归附李隆基,置黑水府。唐皇赐其领袖汉姓李氏,名献诚,领黑水经略使。辽朝的时候,女真部落归顺契丹,为避辽朝皇帝耶律宗真的名讳便改称其为女直。其地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后来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建立金国。之后金国联宋灭辽、灭亡北宋,和南宋隔江而治。西元1234年,金朝亡于蒙古、南宋联军。从此,女真部落归顺蒙古帝国,再后来的元朝。元朝灭亡后,女真部落又逐渐依附朱元璋,在1411年,明朝朱棣正式开设了奴儿干都司,最终定为女真族世袭指挥使,占据了部分区域)。东华大帝的名号后来之所以响亮,主要由于在南宋、金朝、蒙古帝国(初期)的时候,道教中的全真派便寻找个有来头的始祖,一致同意定为东华帝君。

在元朝,元世祖忽必烈封其为东华紫府少阳帝君;武帝(元武宗,可绝对不是汉武帝刘彻)再度加封东华紫府辅元立极大帝君。这就对应了,吴承恩先生给东华大帝君专门所写的诗词所言,“武帝曾宣加寿龄,瑶池每赴蟠桃宴。教化众僧脱俗缘,指开大道明如电。也曾跨海祝千秋,常去灵山参佛面。圣号东华大帝君,烟霞第一神仙眷”。里面的“教化众僧”,含义深远,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书中此时东华帝君者,或许其实是映射了明朝奴儿干都司东北部的女真族某个首领(因为女真先人完颜阿骨打等人所建立的金国,显赫南北长达百年之久)。

明朝初期(永乐年间)设置了奴儿干都司,下辖建州三卫、朵颜三卫等130余卫;万历年间分化为384卫,包涵了蒙古、女真等等各族在内,地域广大。

在西元1449年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镇被也先俘获。朵颜三卫和建州三卫肯定都派人去瓦剌,要求也先释放明英宗。也先哪里肯将他们放在眼里,还是由于明代宗和于谦等人对瓦剌的军事压力,还有也先为了自己日后能够统一蒙古,便最终送朱祁镇回国,并和奴儿干都司所辖各民族部落示好。应该就是也先将部分侵占的地域,又给交还各方了,即西游记里面所说的几颗人参果-草还丹,让唐僧师徒、福禄寿星给吃了。

但令人不解的是,东方朔为何在此出现?他到底隐指了何人,然迷雾重重又史料匮乏,尚待继续考证。含糊的认为,从现有的记载来看,东方朔的祖籍乃是平原厌次,平原在夏朝的时候就是属于东夷的一个地方。

关于东方朔,现在有两个缺乏依据的推测,一是这个东方朔的祖先有可能其实是女真族(东方朔原本姓张,后来改为东方。估计他的祖先来到西汉山东后定居下来,取了汉姓张,做了汉人。东方朔长大之后,知道了来龙去脉,便改用东方为姓);二则其实在用东方朔暗示了,最初的东华帝君就是东北夷的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完颜阿骨打在西元1115年建立了北方的金朝(1125年完颜吴乞买,完颜阿骨打的弟弟灭辽,辽宗室西逃,后来建立西辽,亡于蒙古铁木真;1127年完颜吴乞买灭北宋;1234年金朝灭亡于窝阔台和南宋联军)。使得部分女真开始汉化,自己也有个汉名叫做完颜旻(完颜者,“王”也;旻者,天也。完颜旻或许更应该叫做完颜曼才对,这样就符合了“以王为姓,以曼为名,以金为国”的史载,而《金史》则称其为完颜旻。而东方朔的字就是曼倩,恐怕不是巧合这么简单吧。曼倩者,疑似女真发音“完颜”也。或许,东方朔更应该叫做完颜朔)。

金朝灭亡后,留在中原一带的女真族人逐渐汉化;而世居在东北一带的女真族人则保持了下来,归附了蒙古。在黑龙江伊兰一带的阿哈出女真部落,因为元末战争的困扰,便实施了南迁来到吉林地区,名义上归顺了朱元璋,其中阿哈出有一个女儿送给燕王朱棣做了王妃。在洪武二十六(1393)年二月,朱元璋在建州设置了营州府右屯卫;朱棣登基后,赐丈人阿哈出汉名李思诚(或者是李诚善)。1403年明朝设建州卫,封阿哈出为指挥使。猛哥帖木儿等女真几部在阿哈出的建议下也都真正臣服于大明。公元1411年朱棣北伐鞑靼,女真族也派人随征且立下战功,于是阿哈出的儿子释家奴也被赐给汉名叫做李显忠。当年阿哈出去世,由释家奴继承建州卫指挥。

东华帝君肯定是指了前金朝太祖女真人完颜曼(因为东华帝君也有九转金丹),而徒弟东方朔恐怕还影射了后来南迁的女真阿哈出部落首领,此时说的应该是阿哈出(值得注意的是,阿哈出原本姓金)的孙子李满住了,他在1448年被封为建州三卫都督同知。

结果东华大帝君也帮不上忙,就是因为女真部落当时的势力不大,和朝鲜之间的争斗还自顾不暇呢。

大圣继续东往,找到了瀛洲九老。关于书里的瀛洲九老,不好逐个判断来龙去脉和一一对应,他们是映射了奴儿干都司最东北的一些民族部落(包括野人女真在内)领袖,占据的区域大抵就是古渤海国还有肃慎一带。详细具体的一一论证没有大的意思。1449年土木之变中,这些地方的首领有心无力,只能声援明朝却没有实际动作。

那就只能请观音了,大圣来到南海,黑熊精很有意思和猴儿打招呼,却被骂了一通。观音更加话里有话,怎么不早点来找我呢?菩萨说自己和老君打赌了,是在明里暗里的告诉我们,两家关于资源的争夺回收利用方面是在互相竞争合作的。老君擅长金银回收,观音能够变废为宝。你抢你的,他夺他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流合作,互相拆台。八卦炉中将柳枝烤了烤,甘露水又给弄活了。这是干嘛,俩神仙吃饱了闲得没事干?错了,肯定是在切磋交流如何回收金银变废为宝呢。

观音对老君的手段也很羡慕,所以后来付出一定的代价后,挖了红孩儿过来,自己这方面也加强资源回收,加上甘露水的作用,能不发财么?

老君却对甘露水没有太大的兴趣,开始还喜欢组织自己的人马回收资源的,后来发现这也太麻烦了,而且自己的地位很高啊,这种事情不适合长期做,容易被人发现的。还是交给观音如来就行了,自己只负责入股分红提成。有什么证据表明么,还是有的。

书中第七十一回,观音的坐骑金毛犼手里有个紫金铃,妖怪说了,我这铃儿是“太清仙君道源深,八卦炉中久炼金。结就铃儿称至宝,老君留下到如今”。猴儿还给补充,“道祖烧丹兜率宫,金铃抟炼在炉中。二三如六循环宝,我的雌来你的雄”。妖王接着道,“铃儿乃金丹之宝,又不是飞禽走兽,如何辨得雌雄?但只是摇出宝来,就是好的!”那个紫金铃是太上老君的八卦炉给炼制出来的,本身就是“金丹之宝”,而且还能“摇出宝来”,也就是能搞出金银来的。那么观音怎么得到的这个宝贝呢,是太上老君无意中给丢了,还让菩萨给捡到了么?除非俩个道佛神仙之间有猫腻,存在着利益上的往来,故此财迷老君高价将其出售给财迷观音罢了。

孙悟空去南海找观音的时候,遇到黑熊了。看来,宝莲池已经整修好了,投入试运行了。但是很不幸,在运行过程中,发现资源太难以回收了,非得找个能像太上老君的得力手下,金银二童子一般的炼金大师才行呀。后来就注意观察,啊,那个红孩儿完全可以。得想办法挖过来,明显这是道家在下界的开发生力军呀,生财有道的,连山神土地都给剥削的成穷光蛋了。再后来牛魔王的加入,使得经济人才不缺了,但是还没有得力的开发工具法宝,只能购买道教的法器。但是金毛犼连个紫金铃的使用方法都掌控不好,成天在山里搞试验,也没琢磨出个所以然来(可见太上老君是留了两手的,一个是宝贝有问题,还有就是使用方法没有全部教授给观音)。

太上老君是说的朝鲜国王,他肯定不会出兵帮助朱祁钰的。再说了朝鲜当时和女真部落的关系紧张,经常打来打去的。

观音很有本事,便将人参果树给复活了。那么菩萨又是何人,真有那么厉害的明朝人物么?此时的观音,应该是映射了明朝的王翱,他和明代宗朱祁钰肯定与瓦剌的也先之间存在猫腻,且达成了共识,放手让也先攻伐异己,而不出兵制止,甚至陈兵边境给瓦剌助威。

前面已经说了为何提及太上老君,因为当时朝鲜和女真闹腾的不可开交。至于老君和观音“杨柳枝”斗法,无非是在影射了当时明朝曾经大力扶持女真,而朝鲜则坚决打击女真罢了。观音和老君做实验之杨柳枝者,临时隐指的恐怕就是猛哥帖木儿的女真部落人众,差点被朝鲜给全灭,只是大明将其给保护下来且安置在建州左卫了。太上老君者,此时指的是朝鲜世宗李祹,他曾经大力攻伐女真各部落,取得了较为“辉煌”的战果。王翱1384-1467年人,历经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各个年号,永乐年间进士出身,堪为七朝老臣,他在1442(正统七年)-1452(景泰三年)年间负责提督辽东军务,曾经多次击败朵颜三卫的挑衅,帮助建州女真部落,震慑朝鲜。王翱得到明英宗、明代宗的一致认可,基本没有受到“土木和南宫”之变的影响。

那王翱的官声其实不错,而且在土木之变和京师保卫战期间立下了不小的功勋,怎么就和老财迷观音给扯上关系了哩?原来至少在其正统初年任左佥都御史镇守江西负责管理盐法的时候,和手下人污贪纳贿来着。后来被人告发,自己也承认有罪,只是因其功劳太大,便被朱祁镇给免罪了,也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功就是功,过就是过,史笔如刀,吴承恩和李春芳客观公正的记录了下来。

关于王翱到底在辽东还做了什么有益于瓦剌也先统一大业的事情,鉴于史载不详,无法具体考证,但肯定有,而且出力相当不小的。不管怎么说,王翱在辽东期间,的确能够把握住局面,和朝鲜、朵颜三卫、女真、鞑靼的关系都比较密切,左右逢源。王翱对瓦剌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被动防御为主。

人参果树活了,皆大欢喜。但“喜从何来”,明朝在正统年间的十五载,纵容了瓦剌的发展壮大,虽然朱祁钰和于谦千方百计的扭转了被动局面,也无力对瓦剌和鞑靼进行大的征伐。明英宗复辟之后,自毁长城柱石,导致了蒙古各部落纷纷进军河套地区,周边的藩属国也意识到大明朝的脆弱,开始了新一轮的捣乱。朱明在1457年,就已经出现了颓势,此后虽有几次中兴,但也无法真正强盛起来。最大的罪魁祸首,莫过于朱祁镇,怪罪在崇祯帝的头上,是不够客观的。当然崇祯皇帝也有一定的责任,但即使他是个圣明之主,也已经无力回天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还说西游记,镇元大仙请客,大伙分享草还丹。果然,若遇接天崖,放心休恐怖。但是这里面其实太恐怖啊,有缘吃得草还丹,长寿苦捱妖怪难。

看西游记里面,“此时菩萨与三老各吃了一个,唐僧始知是仙家宝贝,也吃了一个,悟空三人亦各吃一个,镇元子陪了一个,本观仙众分吃了一个”。这里面还是没有白马的份,就是因为朱见深登基后,也先和伯颜帖木儿早已经逝世多年,蒙古也分裂了。但观音竟然也吃了一个,说明也先给王翱的“礼金”过于丰厚了罢。

但是一个巨大的疑问出来了,金蝉子和镇元大仙是传茶故人。那么无论是朱允炆和朱高炽,应该和瓦剌没有什么太深的交集呀。只能说明,这个“金蝉子”还存在着一个隐藏的身份,以后再说。

看看老吴对伯颜帖木儿和朱祁镇的评价,“处世须存心上刃,修身切记寸边而。常言刃字为生意,但要三思戒怒欺。上士无争传亘古,圣人怀德继当时。刚强更有刚强辈,究竟终成空与非”。“心上刃”即“忍”,“寸边而”则是“耐”。说的有些道理,如果明英宗不是御驾亲征的话,自己也不用受那么多罪;也先和伯颜帖木儿也能够忍耐的话,就是不要称可汗,而是“携天子以令诸侯”,那么他们也不会惨死。

吴承恩和李春芳先生对待也先的态度十分费解,此时竟然没有提及他,而是讲了弟弟伯颜帖木儿。为什么?因为也先和伯颜帖木儿的为人很不错,至少对待明英宗还挺好,老吴和老李对兄弟二人其实都很敬重。尤其是对待也先,更加不错,在书里将其映射成为第二次出现的灵吉菩萨。我们看到后来就会明白,孙悟空被铁扇公主给扇到了几千里地外,就是灵吉菩萨将定风丹送给了猴儿,还指点了回去的道路。就是在说了1450年,也先释放朱祁镇归国。

那么吴老爷子对伯颜帖木儿及其先人的评价也算是褒贬都有吧,在书里专门用了三回的内容洋洋洒洒描述了太多啊。

毕竟老吴如何真正向道佛两家提出挑战,请听下回接着胡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