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一行刚在景佑宫安顿下来,日本公使竹添进一郎率五百多名日军也赶到了。竹添进一郎此刻病也好了,一副神清气爽表情。高宗等人见此就是一惊,壬午军乱之后,日本因为大商的插手干预,并没有取得在汉城的驻军权。如今突然带着如此多的士兵,进入宫中……谁都知道事情不一般,可是面对日本人黑洞洞的枪口,所有人都开始保持沉默,不敢多言。
“陛下,请恕外臣来迟!”竹添进一郎对着朝鲜高宗一施礼。
高宗等人明知有问题,这时也不得不硬着头皮把戏演下去,道:“多谢,竹添进一郎公使先生及时援手,日后本王定当重谢。”
竹添进一郎笑着道:“陛下您客气,维护朝鲜稳定和王室安全,是我们大日本帝国理应尽的义务。”
日本兵把景佑宫内外围得严严实实,金玉均一看形势稳定下来,暗中给一帮人使了个眼色,待他们离去之后,终于走到李祖渊等四名守旧派大臣面前,道:“现在情况危急,我也是不得已,才请日本兵前来护驾。你们身为国家的营使,理应出宫保护陛下才是。”
这四名守旧派大臣犹豫片刻,才点点头,信以为真地匆忙离开景佑宫。可到宫门时,就被暗中埋伏的开化党刺客全部杀死。
金玉均看着四人离去的背影,一阵冷笑,然后在景佑宫外,道:“陛下有令,召左议政闵台镐、右议政赵宁夏、总管海防闵泳穆速到景佑宫见驾议事。”
这三人都是事大党的坚定成员,其中赵宁厦跟大商关系密切。金玉均这也是假传王旨。
当太监来到赵宁厦家中的时候,赵宁厦正在与一人商谈事情,而此人不是旁人,正是大商朝鲜分公司的金植英。
“怎么样?我们大商的条件,赵大人可愿意接受?”金植英放下茶杯,看着面前的中年人。
赵宁厦显然心中甚至犹豫……
“是生是死就在这一晚了……”金植英冷笑道,“大人可想明白了,我们大商的实力想必你也清楚,愿意在朝鲜帮助我们的,可排着长龙呢。只不过之前与赵大人合作甚为愉快,董事长才让我询问您的意思。”
“这个……”赵宁厦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活像热锅上的蚂蚁。
二人正说话的时候,宫里传旨的小太监来到赵府。赵宁厦只得出外迎接,高声道:“大王召右议政赵宁厦大人觐见!”
赵宁厦低着头,坐在座位上,仿佛没听见。
小太监此时纳闷,旋即又宣读了一遍,道:“大王召右议政赵宁厦大人觐见!”
赵宁厦还是没有反应。
小太监急了,道:“大人,您这是什么意思?”
赵宁厦忽然抬起头来,对着下人摆摆手,道:“请小公公去下去喝茶。”
小太监还想反抗,旋即就被一帮五大三粗的下人捂嘴拉出屋外,至于最后是什么下场,那就不得而知了。
金植英这时从后堂走了出来,笑道:“莫非赵大人还下不了决心?”
赵宁厦叹了口气,看来还是进退两难,十分的犹豫。可就在此时,一名家人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大惊失色道:“大人,左议政闵台镐和总管海防闵泳穆在宫门前遭人行刺,现在双双身亡了!”
“什么!?”赵宁厦立刻从椅子上站立起来。
金植英此时大笑道:“看来大人是下定决心了!”
原本侍候在高宗身边的宦官柳在贤,忽然被金玉均等人强行带走,之后丢了性命。高宗对此视若不见。在开化党主导下,赵宁厦因为违抗王旨而被免除了官职,并且被判了斩立决,如今正派兵前往捉拿。
话说大清驻朝商务委员陈树棠从邮政局回到公署后,立刻就知道了开化党政变的消息。袁世凯即带队至邮政局,却寂无一人。又至宫门巡视,宫中亦无动静。汉城街道、宫墙四周亦无一人。看时间不早,他才收队回营。
这时金允植找上门来,此人就是之前被派往天津学习技术那一批朝鲜青年的领头人,因此与情营关系良好。
“大人不好了,以金玉均为首的开化党人发动政变!”
房间里现在有提督吴兆有,总兵张光前,大清驻朝鲜商务委员陈树棠,还有袁世凯,以及聂士成等人。一听此言当即大吃一惊。
“如今日本兵已经占据了王宫,若是强攻,必然会因此误会……”袁世凯此时建议道。
吴兆有和张光前觉得有理,不过他们二人也拿不出什么办法。后来还是袁大头出的主意,道:“这样,我们向高宗上书,要求与日人一样派兵保护,同时立刻向天津请示该如何处理!”中朝间的公文都要靠北洋的兵船送到天津的北洋衙门,往来一次需要好几天时间。如果按常规请示,重大事变的应对决策必由清廷最高层来拍板。
正当众人在军营中商议事情的时候,汉城王宫方向忽然传来剧烈爆炸声,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怎么回事?”吴兆有站起身来,对着手下人问道。
袁世凯连忙给亲卫使了个眼色,有人立刻出去打探消息。
屋内忽然变得极为安静,静的可怕,坐在位置上的袁世凯皱着眉头,自己一定是忽略了什么事情。日本人和朝鲜人的开化党新军都在王宫,我们大清又没人动手。此时谁还能对朝鲜王宫发动攻击呢……
袁世凯突然间恍然大悟,怎么把他们给忘了!
此时跑去打探消息的士兵终于跑了回来,满头大汗,呼哧带喘地回报道:“报告诸位大人,朝鲜右议政大臣赵宁厦正带着……”
“说!”
“带着东北自治区保险队,近三千人发动了对王宫的进攻。”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