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我这么生气应该还是荷尔蒙失调的缘故,可是,为什么越是被人劝说别去跟他计较,就越想狠狠收拾他呢……
太后确实表现得很够意思,不但很快着人送了不少补药给绮雯,还特意让苏姑姑传话说,她从没计较过从前李嬷嬷的犯上,让绮雯再招李嬷嬷回来作伴。
送补药还可算是表面上的关怀,这个交代就显得很贴心了。但绮雯觉得李嬷嬷能出宫去养老也不算坏事,就婉拒了。
其实事后闲聊间皇后对她说起,太后这人本来就是个挺好相处的婆婆,原来待她也一直很好,曾对绮雯态度恶劣,纯粹是出于误解罢了。绮雯也觉有理,于是,心里又给潭王多记了一笔账。
辽东的战场上或许是箭矢横飞的激烈场面,在京城里却丝毫感染不到。尤其呆在这挚阳宫里,日子平静得就像自鸣钟的钟摆,机械又规律,没有半点异样。
锦衣卫与东厂联系紧密,几乎每天都有战场上的新消息传到绮雯手里。绮雯知道,这是他为了免她挂心,刻意为之。好在他不是个报喜不报丧的人,绮雯相信这些消息都是切实可靠的。
从战报上看来,战事逐步陷入拉锯,双方各有进退,一时难分胜负。暂时没有大的危险总是好的,但这也算不得好消息。
和国的后勤补给吃紧,大燕也一样不宽裕,这次的军费都是因皇帝早有准备,提前几个月就攒起来的,打起消耗战来花钱如流水,还能支撑多久也不好说。
不过绮雯渐渐学会让自己平静下来,不去忧心了,她目前最重的任务就是养胎,另外就是管管手下,维持好秩序,确保某些“祸害”不会得到机会惹是生非就行了。
……
“罢了。”
潭王府花园里,潭王穿着一身闲散宽松的月影纱道袍蹲在地上,手上抚弄着一只毛色黑亮的滑条猎犬,出声打断了钟正的汇报,“以后这些散碎小事就不必说了,反正说来说去都是一个样,你说着不烦,我听着也烦了。”
“是。”钟正恭敬应道,“只不过属下以为,王爷怎么说也担着监国的名头,赵宸妃如此挤兑,连起码的面子都不留,未免过分。”
自从绮雯回宫开始,东厂的番子们对潭王府上下的盯梢就比原来骤然加紧了好几倍,而且从暗到明,地下转入地上,一点都不加掩饰。连王府里出来个下人买菜,都会马上被几个人跟上。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监视了,几乎是明晃晃地耀武扬威。
如今已经过去一个多月,盯梢没有丝毫松懈,反而有着愈演愈烈之势。
潭王轻松一笑,站起身从仆婢手中取过巾栉来擦着手道:“这点点挤兑,已经是她看在二哥的面上手下留情了。你又不是不知道,她早就有心要我的命。”
王爷对赵宸妃的态度越来越让钟正看不懂,可惜再怎样看不懂,他也不能问。
潭王走回到采薇堂时,天色已暗,屋内刚掌起了灯。他在梢间炕上坐下,没等喝完一盏茶,刚告退的钟正又脚步匆匆地赶了过来,神情稍显紧张地呈上一个封装严密的小小卷轴:“王爷,有人送来一份火漆密报!”
潭王眼神一闪,这可是件新鲜事。火漆密报向来是重要机密消息的传送方式,而他虽顶着监国的名头,却没有实事可管,真有什么机密大事也应该是直接送去内阁,甚至是送去宫里给绮雯,没有送来给他的道理。难道是二哥有何特别指示?
那真是一份挺正规的火漆密报,卷轴裹在一层结实的牛皮之内,由火漆封口,上盖一个宋体“急”字印章。
这种密报配备着一连串保密的规矩,连拆都不能由下人代劳,潭王亲手拆开封口,展开里面的卷轴来看,仆婢们都已被打发了出去,钟正也自觉站远了几步。
潭王读着密报上的文字,目光几经闪烁,脸上渐渐扩散开一层复杂的神色,淡淡的惊诧之外,似乎更有一抹嘲讽。
“这是什么人送来的?”看完之后,潭王问道。
“是个寻常打扮的差官,自称是锦衣卫密探。属下已安排了那人暂留府中。”
“重金收买一个小锦衣卫帮忙传信,倒也不是难事。”潭王点点头,轻飘飘地将卷轴抛给了钟正,“拿去看吧。”
钟正接过卷轴一看,登时大惊失色。
那根本不是什么火漆密报,而是伪装作火漆密报的一份密信。信虽是拿很正规的中原文字书写,写信者却自称是和国关白藤吉义元,内容简单概括就是:他们知道三殿下才是理应继任大燕皇位的正统储君,只因为被当今皇帝——这个他们共同的敌人算计谋害,才落于下风,被其压制,他们诚心邀请三殿下与之联手,内外夹攻,彻底消灭今上极其部下,到时同坐江山,均分天下。
钟正看得满心激动,几乎手足发颤,王爷多年的筹谋一朝付诸流水,如今落得一无所有,想要东山再起谁知要等到何年何月,这岂不是天赐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