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再看那众生百态,薛蟠也是心有戚戚焉。
自己要是没有考过,日后四大家族抄家灭族的时候,下场恐怕比这这些人还要惨得多。
当然,有人欢笑有人哭,自然还有截胡的。
倒不是作弊什么的,而是榜下捉婿。
这已经算是每年科举的一个看点了。
虽然这个传统,大部分都发生在进士考试,但是举人也十分不错了。
都说穷秀才,却没有穷举人的。
能够考上举人,便已经可以做官了。
再说,考上举人,又不代表不继续考进士了。
所谓是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趁着有些人还没有彻底发达,提前投资,奇货可居这可是流传千古的佳话。
因此,薛蟠也看到了金陵之中,不少豪门抢亲。
看到长得可以的,年轻的,先是恭贺几句,然后就问是否婚配,只要一句没有,就立刻上手将人捉回去。
这和强抢民女可不一样,这可是美谈。
至于说被抢之人愿不愿意,那就没有人关注了。
你要是不同意,别人还认为你是得了便宜还卖乖。
当然,这些就和薛蟠没有关系了。
在金陵,他薛大呆子的名声可谓是妇孺皆知,可没有人犯到他头上。
到底身份不同。
。。。。。。。
考上了举人,薛蟠便准备回京了。
一方面,他来金陵已经够久了,有些想念薛姨妈和薛宝钗了。
在一个,他积攒的错题集已经厚厚的一本了,亟待老师解答。
当然,他也要忙着回去准备进士考试。
只是,薛蟠想走,显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之前他考上了秀才,恭贺的人都那么多,就更被说现在考上了举人。
虽然不是案首,甚至不是前三,前十。
但是能够考个十一名已经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