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让人们知道我李戴不是好欺负的,将来这事传出来,别人会说连纪家也敬我三
分,那我将会身价倍增。
李戴如此想来,便又提出了条件,要纪家用红彩礼,鼓乐吹打着把骡驹子送
回,再不然,有纪晓岚道歉的一封信也行。
这当然是强人所难。县官办不到,也不愿意去办,更觉得有伤自己体面,县
官心中很为恼火,只好让李、纪两家公堂相见。
李戴以往常代人诉讼,兼又熟悉清律,在公堂上往往胜诉,人称&ot;唇如利剑、
舌似钢刀&ot;,成为远近闻名的&ot;土刀笔&ot;。何况这次理由充足,更是得理不让人。
在公堂上,李戴据理力争,纪家仗势不让。县官心里偏袒,但又知道李戴非
常之辈,不敢妄然行事。连过几堂,均无结果。
这天再次升堂,县官对李戴不识时务的作为十分恼火,便故意用话激怒李戴,
李戴不知是计,怒火中烧,在大堂之上,与县官吵嚷起来。
这下子麻烦了,被县官抓住了把柄,说他目无官长,咆哮公堂,当堂打了四
十大板,拉下囚禁起来,批驳他的诉状是强词夺理,判他包赔纪的损失,这场官
司就这样输掉了。
但事情到此,仍未完结,李戴怒不可遏,哪里肯服县里的判决,提出上诉河
间府。县官见事情闹大了,赶忙叮嘱纪家的人进京禀报,让他想办法了结此案。
纪晓岚听完来人的禀报,&ot;唉&ot;地长叹一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在屋子里来
回踱步。他知道,自己是皇上的宠臣,地方官巴不得有机会效力讨好,趋奉谄媚,
但此事如此处理就成了仗势其人,实在是有违初衷埃早知李戴死要面子,给他道
个歉,不就了结了吗,乡里人将会议我礼下谦和,又何必与这个土财主去争高低
呢?但事已如此,又不便责怪县官,那将会毁掉他的前程,人家会说他恩将仇报,
传为话柄。又转念一想,总管说这个李戴依仗财大气粗,一贯挑词架讼,鱼肉乡
里,如今为牲口驹子吃口庄稼,即使家人有什么不对,我已托县令代为转换了,
总算让了你一步,你何必得理不饶人,看来家人所言不假。又想到四叔信中所说
&ot;钱花得起,人丢不弃&ot;这句话。思想至此,还是借这个事教训教训这李戴也好,
免得他今后横行乡里,欺压百姓。只好因错就错了。于是又写了一封信给河间知
府,让来人带回,求他加以照应。看来一个人办错事,有时是有意的,有时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