颖进京探望时,听马夫人介绍了汝佶的情况,便提出带他去山东。马夫人知道朱
子颖是纪晓岚的得意门生,又对纪家关怀备至,便同意汝佶跟朱子颖去了他的住
所泰安府。
汝佶到了泰安,起初尚让人满意。等到后来,他从友人那里见到了《聊斋志
异》的抄本,一下子就被其深刻的思想内容,高超的艺术手法和动人的故事情节
迷住了,《聊斋志异》重要的主题之一,是暴露封建政治的黑暗,谴责贪官暴吏
、土豪劣绅压迫劳苦百姓的罪行。尤其震撼汝佶心灵的是那些讽刺科举制度的作
品,使他完全丧失了科举入仕的兴趣。
当时,《聊斋志异》尚未刊行,汝佶看到的也是抄本,爱不释手,便不分昼
夜地抄录起来,并试着模仿着写起此类借谈狐说鬼、志人志怪来表达人生理想的
作起来。
汝佶25岁时,就是纪晓岚离家的第二年,在泰安患病亡故。
噩耗传至京城,马夫人和郭姨太都昏厥过去,汝佶虽非郭姨太所生,但他是
纪家的长子,郭氏也是十分疼爱。同时,他又是在纪晓岚离家之后走上黄泉路的,
郭氏更加难以推卸自己的责任,心想假如他父亲在家,他怎么会那样消沉颓唐,
以致误上歧路、亡身异地呢?她认为自己是个罪人,要不是她生的女儿出事,纪
家怎么会有这样的灾难呢?
这样一来,忧虑过度,加上一天到晚的辛劳,终于积劳成疾,病倒在床榻之
上。辛卯年过后,闻讯朝廷已下诏,赦免纪晓岚的罪过,郭姬的病情才始见好转,
但不久病情又剧,她唯恐等不到丈夫的归来了,于是就到关帝庙拜佛求签。
这天求签回来,正逢纪晓岚的门生邱二冈来纪家探视,便由他代为解释所求
之签,只见签上写道:喜鹊檐前报好音,知君千里有归心。
绣帏重结鸳鸯带,
叶落霜彫寒色侵。
邱二冈看后说道:&ot;看签上之意,先生在秋冬之际就可归来啦!&ot;郭姨太听了,
立刻由忧转喜,但听邱二冈继续说道:&ot;见则定然能见,但看这最末一句,却不是
吉祥之语啊!&ot;郭氏的脸上已淌下热泪,说道:&ot;只要能亲眼见到老爷平安地回来,
我就是命归黄泉,也心满意足了。&ot;辛卯年二月,乌鲁木齐传来了发自京城的八百
里诏书,命纪晓岚接旨后即刻东归。纪晓岚正在渴念亲人之际一下子接到这从天
而降的喜讯,立刻高兴得手舞足蹈,全然像一个十几岁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