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文学网

天天文学网>大汉帝国史 元公世家 > 第50章(第1页)

第50章(第1页)

这一撤就撤到了高阙。

卫青的汉军尾随而至。

高阙地处河套平原,在荒凉的北部地区,这里是为数不多的肥沃的土地,被称为&ldo;塞上江南&rdo;,匈奴人视之为宝地。楼烦部与白羊部逃到这里,与此处的匈奴军队会合,防御汉军的进攻。

驻守在此的匈奴军,也只是杂牌部队,跟楼烦部、白羊部一样,战斗力并不怎么样。卫青命令大军急攻高阙,匈奴军队以及楼烦、白羊部落焉是对手啊,被汉军杀得尸横遍野,狼狈鼠窜。

汉军初战告捷,斩杀敌军二千三百人。

汉军乘胜追击,攻克榆溪要塞。这个要塞是蒙恬北逐匈奴时所修建的一座古代要塞。紧接着翻越梓岭,渡过北河(汉时黄河在河套地区有南北两支,北支称为北河),这里是匈奴一个王的地盘,称为蒲泥王。

蒲泥王与白羊王、楼烦王的残兵败将且战且退,退至高阙以西的符离要塞内,据塞固守。

卫青指挥大军强攻符离要塞,这是河套平原上的最后一战,匈奴军队负隅顽抗,战斗极为激烈,但是汉军勇猛无比,越战越勇,最后蒲泥王、白羊王、楼烦王抵挡不住,退入北部的阴山山区。这一役,汉军斩杀敌军三千零一十七人。

至此,河南地的敌军基本上被消灭在黄河的北线。

卫青率军沿黄河继续南下,围歼残余的游兵散勇,从高阙到汉西部边关陇西,一路如入无人之境,另一块肥沃之地宁夏平原,也被占领。

河南地全部落入汉军手中!

凯旋的消息传到长安,汉武帝刘彻兴奋得彻夜难眠。

卫青又一次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此役歼灭匈奴及楼烦、白羊部落共计五千多人,占领了匈奴人最肥沃的土地河套平原与宁夏平原,虏获的牛羊马匹数量多达数十万头(《汉书》记有百万头之多),广阔的河南地全部并入中国,帝国的心脏长安的潜在威胁不复存在。

汉帝国与匈奴的边境北推到阴山山脉。

自冒顿匈奴汗国兴起以来,匈奴从未遭过如此惨败。

卫青居功至伟,被封为长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户。追随卫青出征的将领也沾了光,校尉苏建被封为平陵侯;张次公被封为岸头侯。

汉军夺取了河南地,同时也付出了一些代价。

在卫青制订河南战役计划时,北方边境的上谷郡和渔阳郡正遭遇匈奴人的进攻,汉武帝刘彻把不顾北方边境的险情,毅然把主力西调,发动河南战役。

为了牵制汉军在河南战役中的攻势,匈奴对上谷郡发动强大的攻势,企图迫使卫青的远征军回师,但没有影响武帝夺取河南的决心。

上谷郡的守军在匈奴的攻击下,主动后撤,放弃了上谷郡北部的造阳地区。

河南地并入汉帝国的版图,但问题随之而来了。

这里有肥沃的河套平原,但是匈奴人、楼烦人、白羊人被赶跑了,汉人又还没有进来。这种情况下,如果要重兵屯守,军队的给养补充可是大大的难题,但是如果放弃屯守,岂不是将胜利又拱手让给匈奴人吗?

刘彻让大臣们去商议这件事。

中大夫主父偃说:&ldo;不仅要派重兵屯守河南,而且还应该把这里建设成为一个军事重镇,作为以后消灭匈奴的根据地。河南地有三大优势:第一,这里土地肥沃,可以成为一个粮食基地,日后征伐匈奴时,粮草可由此处提供,这样就减少内地粮秣运输的艰难。第二,北面有黄河作为天堑,是阻挡匈奴骑兵的天然屏障。第三,秦国大将蒙恬曾在这里修筑长城和要塞,虽然年代有点久了,但只要修缮一下,仍然可以继续使用的。&rdo;

但是主父偃的建议遭到众大臣的一致反对,理由是不切实际。

最卖力的反对者是御史大夫公孙弘,公孙弘是一个儒家分子,当时武帝刘彻正大搞&ldo;罢黜百家,独尊儒术&rdo;,所以公孙弘受到重用。

反对派认为,要在僻远而无人烟的边关,建立军事重镇,需要多少的人力和物力,而这些人力和物力,都必须由内地辗转输送,如此浩大的工程,足以将帝国的财力拖垮。反对派还有一个理由,就是当年秦国蒙恬以三十万人之众修筑朔方城,但蒙恬到死,朔方城也没能建成来。

在一片反对的声浪中,刘彻却坚决支持主父偃的主张。

刘彻指使朱买臣与公孙弘在御前大辩论,结果公孙弘被驳斥得哑口无言。

为了帝国的安全,刘彻不惜任何代价。

于是在河南地设立朔方郡,归属帝国政府管辖,在河套平原上,修筑朔方城。朔方的意思就是北方,朔方城名称的由来,是《诗经》中的一句诗:&ldo;出车彭彭,城彼朔方。&rdo;

卫青的副将苏建负责督建朔方城,并同时修缮秦国大将蒙恬所筑建的军事工程,政府征集十几万人前往兴筑。一时间车辚马萧,从帝国的东方到朔方郡的运载车队,络绎不绝于道。建城所需的工程器械,十几万士卒民工所需的粮食衣物等生活物质,源源不断经千里输送到达。政府的机器高效地运转着。

同时,政府招募十万人,移民朔方郡,以开发这片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将这片富饶的土地变为前方战争的粮食物资供应地。

两年后,一座崭新的巨大城堡建成了,巍巍矗立在河套平原之上,面朝阴山,而在阴山的那边,便是匈奴人的腹地。修筑这座坚固的城堡,耗费的银两超过千万之巨,国库为之一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