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当时是放在桌上,并没有人因此受伤。
安宁看着连忙收拾桌子的谭氏,很沮丧,果然想法和现实总是有区别的……难道他记错了?里面其实不是陶盆而是铁盆?
谭氏见他沉思的模样,犹豫了一下,开口道:&ldo;少爷,我是妇道人家不懂那么多……我想起家里以前冬天烧火盆,用的就是陶盆。所以我想,是不是那个碗太薄了?&rdo;
安宁因她的话猛然清醒,是呀,家里炖汤炖肉用的就是陶罐。所以不是陶制的受不了热裂开,而是他拿的那个碗可能太脆弱了。
福伯也说道:&ldo;邻村就有一家烧陶的,明儿一早老奴去买几个回来,我们再试试?&rdo;
安宁闻言笑道:&ldo;好,那明天我和你一起去!&rdo;
第二天,安宁难得起的比往常都早。
福伯早已套好了马车,安宁随便吃了点就上了马车到邻村去了。
说是邻村还真的挺近,驾着马车二十分钟就远远看到隐隐约约的小村落。
这个叫下河村的村子口有一条小河缓缓流过,村子比齐安村小,只有三十几户人家。福伯所说的烧陶的那户人家姓陈,就住在村头。
第57章暖手炉(下)
一进那家院子就看到满地晒的泥坯。
安宁看到当家的有些惊讶,是个很年轻的小伙,长得瘦瘦高高,一脸腼腆。听了安宁的来意,他领着两人进了一间屋子。
安宁就看到一屋子已经烧制好的各种陶制品。有安宁比较熟悉的陶碗、陶罐、陶盆,还有一些他看不出什么用途的。一个个垒在一起放在架子上,堆满了整间屋子,看过去还挺壮观的。
年轻人从架子上拿出一个陶盆:&ldo;小少爷,这个陶盆就可以放在炉火上,农家人会用它煮菜。&rdo;
农户家穷,很少用油。菜都是直接烧水放进去煮熟,然后放点盐巴。因此不一定要铁锅,只要能煮菜就好,于是有的人家里就选择用陶盆直接架在简易的灶子上烧菜。
安宁见那个直径至少有三十公分的陶盆连忙摇头,太大了。
&ldo;陈老板,我想要小一些的。大概您那个碗那么大,最好轻一些,但是又不能一烧就破了。&rdo;
年轻人听了他的要求有些为难:&ldo;这里是没有符合要求的,立马给您做也要三天之后才能拿。&rdo;
&ldo;这个没有关系,我要这么大的,然后口比它深一些。你先给我制作二十个,若可行,到时候再找你定做。&rdo;
前一晚安宁就想过了。
照沈冰岚所说的,这里也有暖手炉,不过都是铜制的。要知道铜是铸造铜钱的材料,在古代是很昂贵的。
因此暖手炉那都是有钱人才用的起的,一般百姓家里都是烧盆炭火取取暖。
那如果自己这个廉价的暖手炉实验成功,拿到镇上或者县城去卖,肯定销路不错。
听说安宁想要做暖手炉卖,全家都表示赞同。
这东西成本低,一个标价个几文钱,普通人家里也买得起。沈冰岚略思考了一下也说道:&ldo;我们也可以寄一些在齐叔的店里,相信会有人买的。&rdo;
沈冰岚所说的齐叔是村长齐大根的大哥,年轻那会儿跟着商队走南闯北倒腾了一些钱,回来之后就在县城开了一个小杂货铺。
因他性格豪爽,很讲信义,村里人经常会把自家的一些东西放在他店里寄卖。
安宁他们好几次上县城买东西,经常把马车或者货物寄放在他店里。一来二往也就熟识了,安宁对那个热情的老人也很有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