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的日子里,谷瑞玉过得很快活。她又回到了无拘无束的惬意心态之中,杨宇霆在天津法租界的住宅,也在距张学良公馆不远的幽雅小路上。谷瑞玉住进英租界32号小白楼以后,她和三夫人仍然来往不断。有时她在张学良公馆里设宴招待杨夫人,有时她去杨宇霆公馆里赴宴。
第四卷冬第一章波谲云诡(6)
梅兰芳那时确在天津上演几出新排的京剧,如《凤还巢》和《西施》等剧。可惜的是,就在谷瑞玉和杨夫人双双到了天津以后,梅先生的剧已经唱到了尾声。好在那时的天津卫戏院麟次栉比,梅兰芳离开津门回到北京后,谷瑞玉和杨夫人又接连到租界以外的几个大剧场里,观看到其它北京名角的戏目。
谷瑞玉那时最欣赏的是侯喜瑞唱的架子花脸戏。对于这种净行戏目,谷瑞玉从前在吉林演戏时并不喜欢,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兴趣也随之改变了。从前那么喜欢青衣戏的谷瑞玉,居然对侯喜瑞的花脸戏痴迷入道了。那时侯喜瑞正在天津上演《击鼓骂曹》、《刺董卓》和《阳平关》等戏。当然,精通京、评两个剧种的谷瑞玉更喜欢这位净角在一些戏中所扮演的曹操。她是以行家的眼光看戏,又是以过来人的资格向三姨太谈论侯喜瑞架子花脸戏的手、眼、身、步、口等五法,听得三姨太心生感佩。
三姨太感到惊讶和欣喜。在沈阳时轻易不肯多言多语的谷瑞玉,一旦到了她熟悉的天津,就如同鱼儿又回到了水中,身上所有的禁锢和桎梏都已消失。回到了自由自在生活中的谷瑞玉,显得年轻而又天真,她每场戏都必对身边的三姨太喋喋不休。她说她喜欢侯喜瑞的曹操戏,最感兴趣的则是他在《长坂坡》中所演的曹操。她说她特别欣赏侯喜瑞唱的那段西皮流水,什么&ldo;见一将官威风凛,白马银枪似风云&rdo;。什么&ldo;所到之处人头滚,枪扎剑砍尸血痕&rdo;。
谷瑞玉称这些都是花脸戏中最最让人叫绝的精美唱腔。她说她喜欢侯喜瑞的曹操戏,是由于自己多年以青衣花旦戏作科起家的一种思想反叛。谷瑞玉说:&ldo;唱戏也像做人一样,如果你当惯了某一个特定的角色以后,心里就会生出新的念头,那个念头就是反串其它从没有演过的新角色。&rdo;
在津看戏期间,谷瑞玉又和三姨太去了一次杨柳青。那是她自离家下关东以后的第三次回故乡了。第一次是在首次奉直战争期间,谷瑞玉由于厌倦在沈阳的寂寞,只身冒险前往杨柳青东北军东路指挥部;第二次是她前年夏天从保定回天津小住时,只身回故乡为她的父母双亲扫墓;现在她是第三次回来,而且又是和杨宇霆的三姨太一齐回来的。虽然谷瑞玉明知此地早已没有了亲属,可是她仍然想来杨柳青看一看。她知道那是一种怀旧情结在作怪。
&ldo;大姐,我感谢你,感谢你让我又回到了我出生的地方。&rdo;谷瑞玉和三姨太从小轿车上走下来,杨柳青并不像三姨太想向的那么美好。虽然此地有水有树,但却没有那种如画的景色。三姨太说:&ldo;瑞玉,从前杨柳青的画儿很出名,那时我就以为杨柳青一定也像那些美丽的画儿一样,会有许多可以与天堂相比的美景,哪里知道竟是一片战后的荒凉?&rdo;
谷瑞玉叹息说:&ldo;是啊,大姐,如果没有战争,这里是天下最美的地方。这里水美景美人也美呀!&rdo;三姨太这才想起什么,忙说:&ldo;对对,瑞玉,有人说杨柳青出美女,就因为这里有一片美丽的水域河流!就像你,年轻的时候定然生得天仙一般的美貌,不然的话,张汉卿怎么会在如云般的美人群里,一眼就看中了你?&rdo;
&ldo;不不,大姐,千万别提这些。&rdo;不知为什么,谷瑞玉听了张学良三字,心里就难过的一沉,脸上的笑容也顿时不见了踪影。三姨太知道她的话触到了她心中的痛处。她知道谷瑞玉和张学良这对当年爱得如痴如醉的情侣,感情现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从杨柳青回到天津的当夜,谷瑞玉在梦里又梦见张学良。
她知道他一定正在沈阳发怒。谷瑞玉知道她这次赴津,已经深深刺伤了他的心。想起他从前对自己的那些好处,特别是当年冒着张作霖和于凤至等家人的重重阻碍,坚持把她留在周大文家的往事,谷瑞玉就感到她这次贸然出走,有些心神不安。她感到对不起张学良,她知道他重申&ldo;约法三章&rdo;是为了限制她和杨宇霆夫人的来往。那也是他为东北政局所迫,不得已而为之。可是,由于她的任性,由于她的不甘寂寞,才在一气之下做出了有违夫妻情份的行动。这让她不能不想起数年前只身回吉林唱戏的往事。想起那次登台唱戏的失误,谷瑞玉心里就感到痛悔。她甚至后悔不该听信三姨太的怂恿,以致于她在身不由己的情况下再次来到了天津。
&ldo;汉卿一定会大发其怒的,如果他再不肯收留我,我又该怎么办呢?&rdo;谷瑞玉记得那天她在法租界的杨公馆里和三姨太对酌时,曾经忧心忡忡地说出了她的担忧。可是三姨太却不为所动地说:&ldo;瑞玉,莫非你又后悔了?当初我们来天津的时候,不是已经说好了吗?既然你想在张家得到真正的地位,就只好敢于反抗张家的家法规矩。&rdo;
&ldo;不是后悔,我是担心。&rdo;
&ldo;担心什么?我不相信他张汉卿还敢像前几年那样,把你一人丢在山海关不加理睬。如果他还会那样的话,我劝你就长住在津门,索性不回沈阳去了。&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