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文学网

天天文学网>穿到古代的教书匠 夏夜鸣蝉 > 第126章(第1页)

第126章(第1页)

&ldo;我知道了,你先下去吧。&rdo;柴永岱眉头有点紧,手里的果子都快被捏成了糊糊,他却一点也没感受到。

&ldo;说说吧,这事儿应该怎么办?&rdo;将牙子、侍卫和伙计都打发掉,柴永岱有点烦恼地说,&ldo;老百姓啥也不知道,光上个红契就这么麻烦,他们要递个状子怕得耽误不少事儿,农时不等人,这官司可还怎么打?&rdo;

&ldo;百姓愿意退让一步,不争讼不是好事么?&rdo;王偃完全没觉得这种情况有问题,&ldo;真愿意上公堂的不是逼不得已就是混子,真要百姓有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对薄公堂,那真是官员教化的失败。&rdo;他一边说着一边看向崔瑛,觉得这位在基层干过的人应该能理解他的思路。

&ldo;但这样不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么?好人活该受欺负?&rdo;柳方摇了摇头,不赞同地说。

&ldo;对薄公堂不对薄公堂的是一回事,&rdo;当过县官,知道百姓能淳朴善良到什么程度更清楚一个无知且贪婪的山野之人能坏到什么程度,崔瑛对待这件事更客观,&ldo;红契商税、春闱举子的抚慰、开个路引什么的最好还是能便捷一点,也是朝廷爱护子民之举。&rdo;

&ldo;便捷一点……&rdo;柴永岱沉思了一会儿,联想起崔瑛在六安县学里让蒙童帮忙宣传农耕关键的事情,沉吟了一下,对崔瑛说:&ldo;能不能叫控鹤军的孩子去开封各处宣讲一下这些规矩,一次备齐了,省得三番四次的跑。&rdo;

&ldo;那些孩子还是太年少,开封又不像六安地方小,学生都只会呆在自己最常走动的村子,汴梁城里人多口杂,小孩子不合适四处跑。&rdo;崔瑛否决道,&ldo;而且许多百姓确实一辈子也用不上这些,不像农耕知识人人用得上,人人都想学。&rdo;

&ldo;那仿造你那私塾,放一些政事的小册子呢?&rdo;

&ldo;这个倒行,最常见的事可以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记下来,&rdo;崔瑛点头道,&ldo;我觉得我们可以试试弄一个流程标识,让头一次办事的老百姓知道要准备什么东西,注意什么事项。&rdo;

这事情就这么说定了,几个人分工合作,崔瑛负责准备好印刷用的木活字和雕版,王偃他们则负责搜集和编纂文稿。

不过几天,崔瑛的东西就准备好,约了王偃、柳方他们出来,准备将他们的文稿拿去印刷,却发现两人两手空空却气乎乎地来到了约定的地方。

&ldo;这是怎么了?&rdo;崔瑛关心地问。

&ldo;这些吏员,该死的牙子,眼皮子恁深呢,&rdo;柳方气道,&ldo;难怪百姓常说,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这些人也太会算计了点儿。&rdo;

&ldo;这是……&rdo;崔瑛转向王偃问道。

&ldo;被气到了,&rdo;王偃似乎也吃了亏,有些闷闷地答道,&ldo;他们将那点子事儿当作能传家的秘密,死活也不说。&rdo;

崔瑛无奈地摊了摊手,心里一点儿都不奇怪,不得不说在这世间,最愿意将自己所知告诉别人的,除了两个宗教的信众以外,也就是儒门之下的读书人了。

&ldo;这事儿还是交给我吧!&rdo;崔瑛笑笑,&ldo;你们跟着我,顺便总结一下怎么简单有效地沟通。&rdo;

&ldo;是江宁侯。&rdo;王偃与柳方终于露出个笑脸来。

作者有话要说:

五代之后卖房子必须先确认房亲也就是租房子的人买不买,再确认四邻买不买,最后他们都签字表示不买之后,房主才能将房子卖给外人,这个是真的。

第102章科举考试的附加题

做事的流程什么的,真的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知道规矩的,顶多一天半天的,事情便能做得妥帖了,若是不知道规矩,或是书吏有意为难,甚至想收受一些&ldo;孝敬&rdo;,那才真是上面张张嘴,下面跑断腿呢。

知道这些&ldo;规矩&rdo;的,就是如今百姓嘴里的体面人,他们能够与官面上的人交流,也愿意将这份体面传给自己的儿孙,自然这东西知道的人越少,他们所能得到的越多,以至于&ldo;体面人&rdo;常常会与小吏勾结,上难为官员,下搜刮百姓,造成许多的矛盾。

崔瑛他们想要做的小册子,有一部分算是虎口夺食了,某种意义上算是破除知识垄断的一种行为,这种情况下引起书吏和牙行的反感也是非常正常的了。

崔瑛想了想衙门里的事情,决定先将处理目标对准衙门内部。衙门内部各房对接是非常频繁的,同时也很琐碎。一旦有新人进入,会让部门运转变得非常不流畅,而一套统一的标准流程可以将这些事情简化,并且变得高效起来。

&ldo;你看,我们把这事儿给弄好,人家也不用一天到你这儿跑三趟了,你还有功夫多晒会儿子太阳不是?&rdo;崔瑛蹲在库房门口,笑眯眯地跟一个很执拗的老爷子说话。

这老爷子从十六岁接手他爹看管的库房,城里风云变幻,他也起落了几回,但由于手里的帐目从来清楚,到最后,郭威入城的时候,当时的开封府尹柴荣还是将库房交在这老爷子手上,到现在也没出过什么岔子。现如今他也开始带徒弟了,听崔瑛打听这个,有点不乐意,&ldo;这是我要教给儿子的东西。&rdo;崔瑛没拿自己侯爵的身份压人,老爷子也直慡,或者说他还挺有直慡的底气的。

&ldo;老爷子,这可不光是咱们开封府一个库房的事儿,我觉得咱们能弄一套好的,让全国县里的库丁都跟你学,都当你徒弟,再给你写本书,怎么样?&rdo;崔瑛开始现代人的忽悠套路,给名声。

&ldo;我要恁多徒弟作什么?&rdo;老爷子歪了歪嘴,接过自己儿子给递上的茶水,&ldo;俺们又不是读书人,不要什么名气,库丁里认得几个字的有,看书的?那可就少喽。&rdo;

崔瑛有点尴尬,难怪之前王偃与柳方说这些小吏和牙子是眼皮子深,这眼皮子但凡浅一浅,不是之前给王偃柳方用钱给砸晕了,就是得被他给忽悠瘸了。

&ldo;您这一趟趟地打发他来回跑,费那么多口舌,不烦啊?&rdo;

&ldo;烦什么?有个人给我逗闷子还不好?&rdo;老汉油盐不进道。

崔瑛无奈,只得告辞。

&ldo;我说这群人真该杀吧,&rdo;王偃恼道,&ldo;全把他们下了大狱,拷打一回,看他们还藏不藏着!&rdo;

崔瑛闭眼又细细的盘算了一会儿,直接在地上用树枝画了一个&ldo;十&rdo;字,在四个象限里标上&ldo;优劣机危&rdo;四个字,然后开始一项一项列出自己这项改革对于一个书吏来说的态势分析。

结果不太乐观,对于书吏而言,公开这些细节的好处太少,灰色收入的损失太高,而且人人都方便了解意味着他们的可替代性增加,相对应的名声增加的收益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ldo;所以还是要给出更多的保障?&rdo;崔瑛在喃喃自语。

&ldo;不对,你还少写了一条,他们也是能看别人写出来的册子的,说不好上头那人做不好了,他能接手升职呢?是想接一个破烂摊子,还是接一个规规矩矩好生意,这点子帐他还是应该会盘算的。&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