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平坦地道路徐徐前进,一个多时辰之后,晚风带着青涩的花糙香气飘来,便到了城前十里的长亭,县丞带着典史、主薄及县里的书吏就在长亭里候着。
崔瑛一进了庐州境内,驿卒就按惯例通知六安县新县令到任的大概时间,县丞接到消息,估摸着今天崔瑛一行人能到,一大早就在长亭这里等着了。
&ldo;说起来咱们这位小县令也是能耐人,&rdo;典史主管县里的缉捕事,以前是随当今打天下的,脾气最是直慡,&ldo;往前数三年,这就是个踩死都没响儿的流民小子,如今却得劳动我们在这里候他一天了。&rdo;
&ldo;先应神童试又中进士的神童呢,据听说还在东宫住过挺长一阵子的,又整了些新鲜东西,听说挺得当今看重的。&rdo;主薄是前一科的明经,亲朋故旧不少都在汴梁,消息比较灵通。
没滋没味地闲聊持续了许久之后,终于看到了崔瑛一行人。
不论之前的话说得多酸,此时他们都得迎上前去行礼,而且好听的马屁话也非常多,丝毫看不见之前的不满之色。
&ldo;下官等拜见明府。&rdo;县丞带头行礼道。
&ldo;诸位请起。&rdo;崔瑛先下了马车回礼,又转身邀叶知秋下车,为自己未来的下属与自己的幕僚兼朝廷的邶国公作了一个互相的介绍。
&ldo;原来是邶国公,久仰大名。&rdo;县丞与主薄他们互相看了一眼,对这位小县令更加恭敬起来了。
一顿寒暄之后,眼见快到了要锁闭城门的时候,众人才走进城里,县中大户早得了消息在离县衙不远的一家正店为崔瑛设宴接风洗尘。
特别是有几户当初串通了前主薄将薄田、碎田分给流民,自己得了整田好田的人家,此时更是殷勤地过分。
&ldo;此前之事既往不咎,但往后本官治下,还需要各位乡绅多多出力啊。&rdo;崔瑛装出一副天真孩子硬装大人的样子将那几个大户糊弄过去,顺便在心底记下各人的态度。
不耐烦应酬的叶知秋早就回去休息了,崔瑛吃了几口菜安抚一下手下这些曾经被他算学技能坑得不轻的人,也就辞席了。
崔瑛原先的住处,早先雇佣的几个邻里已经将箱笼归置起来了。叶知秋虽然话不多,但指挥这些婆子汉子却绰绰有余,没处插脚的崔瑛被他哄去找一个不碍事的地方呆着,思来想去便去了临街的房子里,记得典史说过,他的小弟子张雷就是住在这里的。
&ldo;先生,您回来了!&rdo;一年多没见,张雷依然是那样的天真可爱。
&ldo;嗯,最近的学问长进很快哦,好好加油!&rdo;崔瑛鼓励了张雷几句后才问道:&ldo;以前县城外的路边不都是小孩会边读书边捡搭些垃圾的吗?如今怎么都成老人了?&rdo;
&ldo;现在六安县可能就我一个小孩了。&rdo;张雷有些兴奋地说。
&ldo;其他人呢?&rdo;
&ldo;去帮人当帐房监工去了。&rdo;
&ldo;怎么回事?&rdo;
&ldo;就是柱子哥,他把您的水泥方子改了一下,制成能铺路的水泥了,如今县内主要地方都用这东西修路,很好用。&rdo;张雷解释道:&ldo;有些慈善人家想用这种水泥为家乡铺些路,但买成品运起来实在太麻烦了,还不如自家制料,但制这料需要好几样东西兑在一起,只能用帐房才能算出来,但能算帐的帐房先生哪家都是宝贝,怎么敢让他和苦力们天天在一起做事?&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