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老太太狠狠地瞪了大儿子一眼,卫青山一缩脖子,把其他的话咽了回去。
卫老爷子缓过神,瞧瞧过来看热闹的邻居,忍住心中不快,大手一摆,&ldo;进屋,青山把车拉进去,卸完货赶紧把俩骡子收拾收拾,喂上水和草料。&rdo;
爷俩都是地道的庄稼汉,对牲口格外看重,卫青山高高兴兴地应了。
一家人沿着青砖铺的甬道进了堂屋。
跟卫格去省城时相比,卫老爷子的家里大变样了。
十几把曲柳木打的四方椅摆了半圈,后面立着一架多宝阁,上面不伦不类地摆着一些艳俗的陶瓷,虽不够端庄,但乡土气息浓郁。
在李家堡有这样的陈设,也算头等好过的人家了。
卫老爷子说,这几个月家里始终很顺当,饭馆生意依然火爆,鱼塘挖好后已经注了水,等天气暖了就买鱼苗,兔子和鸡也养出了规模。
除了鱼塘没见着钱,其他两样赚得都不错。
荷包鼓了,卫老太太的脾气也没那么大了。
她站在堂屋门口负责掀门帘子,喜气洋洋地看着大儿媳和四儿媳带着小辈儿们往里搬东西。
因为有卫春山带回来的孝敬,所以东西极多,吃的穿的戴的用的都有,几个人搬好几趟才搬完。
等东西落了地,徐氏带几个孩子回了自家,卫老太太美滋滋地进屋检验两个儿子的孝心去了。
堂屋终于安静了下来。
卫老爷子这才问起卫颜和秦在口头订婚的事。
&ldo;那小子小时候跟咱二丫关系好,会不会……&rdo;他捻着须,看着卫格,把说不出口的意思含到了余韵里。
卫格摇摇头,&ldo;不会,读书人最注重名声,那小子聪明着呢。再说了……&rdo;他压低声音,&ldo;我二嫂的事您知道了吧,我二哥的心大着呢。&rdo;
卫老爷子叹了口气,嘬一口热茶,道:&ldo;就怕这样,事情还没一定呢,到时候把孩子耽误了可怎么好。&rdo;
卫格劝道:&ldo;爹你想多了,二丫才十二,不急。&rdo;
卫老爷子叹息一声,&ldo;唉,还是希望二丫稳稳当当的。那样的人家,咱攀上了也不是啥好事……罢了,罢了,不管了,总不能不让人家亲骨肉见面吧。&rdo;
他干脆地转了话题,&ldo;秦在那边没了父母,那咱张罗张罗先把亲事定下来?&rdo;
&ldo;爹,这也不成,咱三丫说了……&rdo;卫格起了身,走到老爷子身边,耳语几句。
卫老爷子当即变了脸色,沉吟良久,说道:&ldo;这丫头想得很好,很周全,是我的好孙女。就听她的,这样能干的孩子不愁嫁。&rdo;
……
卫家三房的新家在卫老爷子隔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