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答道:&ldo;臣女还想再多留片刻。&rdo;
旻嫔道:&ldo;我知道大人伤心。可到底自己的身子要紧。再者,陛下回宫一定会赐静姝妹妹一份哀荣的。大人放心。&rdo;
我淡淡一笑:&ldo;当今乃明君和仁君,臣女没有什么不放心的。&rdo;
昱嫔道:&ldo;你这话像是在和谁赌气。&rdo;
我欠身相送:&ldo;不敢。实是肺腑之言。&rdo;
旻嫔无奈地看了我一眼,扶着玉瑱的手远远去了。芳馨道:&ldo;昱嫔娘娘比从前软和了不少,她与紫菡并无交情,这个时候却还肯来送一送。&rdo;
我淡淡一笑:&ldo;她一直是这样,何曾软过?&rdo;
回到漱玉斋,绿萼迎上来道:&ldo;姑娘还病着,怎么这会儿才回来?刘女史来瞧姑娘,已经等了好一会儿了。&rdo;
我忙道:&ldo;刘大人来了,你怎么也不派人来寻我?&rdo;
绿萼道:&ldo;奴婢本来是要去寻姑娘的,可刘大人不许。&rdo;
我急急进了玉茗堂,只见刘离离一身天青长衣,左手搭在紫铜莲花小手炉上,五指轻动,发出卟嗒卟嗒的声响,就像暮春的玉兰花从树梢安静地坠落在青石阶上。右手举着书,螓首轻晃,念念有声,像一弯专心致志的月亮,谦逊地悬在低矮的夜空。
我放缓了脚步,微笑道:&ldo;我来迟了,让妹妹久等。&rdo;
刘离离放下书,行了一礼:&ldo;是我来得不巧。姐姐可大好了?&rdo;
我拿起她看过的书,见是一册去年新版的《新语》,我还在上面用极细的朱笔批注过。&ldo;谢妹妹关心,都好了。&rdo;
刘离离笑道:&ldo;我瞧这书上有姐姐的批注,就看住了,姐姐莫怪。&rdo;
我笑道:&ldo;这是我去年注的了,如今也不看了。你若爱看,便拿回宫去看好了。&rdo;说着又叹,&ldo;本来我还有一册手抄的新语,是巧手粘补的旧籍,极是难得。谁知前两天掖庭属来,看见这书是补过的,以为有什么玄机,都拆得零碎了。&rdo;
刘离离有些失神,摇头道:&ldo;不必了。&rdo;
我见她满腹心事,迟疑道:&ldo;你来瞧我,是有什么事情要对我说,还是殿下……&rdo;
刘离离无奈地一笑:&ldo;殿下的事我知道得很少,殿下有什么话也会自己来说,何用妹妹?&rdo;我不觉尴尬,只得唤绿萼上茶。刘离离低头道:&ldo;妹妹无礼,姐姐恕罪。&rdo;
我知道这一年多来,高曜虽敬重她,却不肯亲近她。倒不是刘离离不好,而是自从慎妃退位,高曜便骤然长大,他的心智,已远胜刘离离。他八岁时便知道君臣之义远胜父子兄弟之情,他喜爱赵广汉的慧黠,也欣赏韩延寿的正德。他能从花女御之死敏锐地悟出母亲退位的冤情,却一直隐忍不发。他敬重高显,却也不惮在他暴毙的第二天立志登上太子之位。而刘离离一直耽于诗词歌赋,她不懂高曜的心思,高曜也并不在意她。
我叹道:&ldo;妹妹也太多心。&rdo;
刘离离道:&ldo;妹妹心中一直有一个疑问,今日斗胆请教姐姐。那时待选的女孩子这样多,姐姐为何单单选我入宫?&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