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璘听完站起身来,他走到李衍身边。四年过去,两人的身量都抽高了许多。
尤其李衍长得快,刘璘不满十岁的个子还不到李衍胸前。
&ldo;皇祖父说,李衍你是留给我用的。&rdo;
李衍沉声道:&ldo;是。&rdo;若不是他料到这等结果,他也不会冒险。
太上皇接走五六岁的太子独住,要知道五六岁的孩子忘性极大,只需好好谋划,最容易养熟。
太上皇将他的施政方略教与太子,两人情分自然非同一般。再过些年岁,太上皇去世,太子自会照看太上皇所关照的人。
为了让太子无虑接受势力,他必须寻上几个有力的臣子拱卫太子,保证太子顺利登基、甚至施政。
李衍便是列入考察的人选之一。
不得不说,太上皇控制欲极强,他不喜欢他不得不立的皇帝,他想要的是一个,完全同意他的主张、他的思想的君王,让后世都认为他是一个千古明君。
太上皇的心思很多人不完全明白,但是也能猜出一二。
这就有皇上的退让,太子的靠近,甚至李衍的迷惑。
刘璘点点头。
&ldo;孤先回了。&rdo;
李衍道:&ldo;恭送殿下。&rdo;
刘璘大跨步离去,李衍望着刘璘离去的背影,他缓缓坐在椅子上。
今天算是一个好消息吧!
转眼即到殿试。
黎明之时,李衍随着一众进士从正宫门进入,皇宫庄重肃穆,红墙砖瓦,无不透露出一种望尘莫及的尊贵。
诸多的考试感觉压力异常,从正宫门进入的喜悦早已经不复存在。
李衍也有压力,有人气的皇宫比起游览的皇宫,所面临的气氛完全不一样。
保和殿不远,众人在广场上站立,随着太监一个个唱名进去,无一人私语。
李衍进去时是比较靠后了,他的位置在一柱子下。
未有人坐下,散卷、赞拜、行礼过后,皇帝才朗声赐坐。
官员亲自颁发策题。
此次策论是论盐,李衍心叹,皇上果真对盐道看的重要。
现朝盐政实行民制、商收、商运、商销的商专卖制,一称官督商销制。遣派巡盐御史总理一区盐政,后改归各省督抚兼理;其余盐运使司、分司、盐课司之设置及职掌一如明旧。
李衍心叹,看来皇上有意叫人取林如海而带之。
终究,林如海是太上皇的人,而且因为身在那个位置,林如海已经成了孤臣。
原来,这就是林家败落的真相。
可是李衍知道了,但是他又能做什么?投靠皇上,就得面临当政的太上皇发落。依然忠心太上皇,皇上总在不停的想办法将林如海拉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