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一口就答应了下来,便派了紫苹过去帮着绣语、绣兰等收拾郡主的东西。两下在一起也好相互照料。四月初一是南安太妃的寿辰,北王府早早的打发人送了贺礼过去。
到了正日子这一天,黛玉携了敦慧乘轿同往。
南安王府外,宝马香车,门庭若市。才下了车,便有府里的婆子来行礼,接着引领着往南安太妃的正房大院而去。
黛玉在耿家住了小半月,所以大致的路也还认得。敦慧嫌有些热,忙抱怨:&ldo;早知如此,出门就不该穿这真大红遍地金的衣裳,嫂子却说好看。&rdo;
黛玉道:&ldo;等进了屋,我让他们王妃给你找身轻便的衣裳你换了吧,原是我不好,不知郡主如此怕热。&rdo;
敦慧摇着手中的绢子当扇子扇着风,情绪有些不大好:&ldo;我惯不穿别人的衣裳。&rdo;
黛玉听说便对随行的绣兰说:&ldo;你赶着回去给郡主带身单薄点的衣裳,快去。&rdo;
绣兰答应一声便去了。
姑嫂俩一路行着,待绕过了花障,过了回廊,敦慧惊奇的见那紫藤架上的花儿还未谢,此刻正开得艳丽,忙问这边府里的婆子:&ldo;我们家的紫藤花早就谢了,为何你们家的开得这样晚,都在京里也会这样吗?&rdo;
跟前一位紫衣妇人回答道:&ldo;听说这花种是从北边引过来的,每年开花都比别处要晚上大半个月,如今都快成了京城一景了。垂下来这么多的花串倒确实好看。&rdo;
敦慧立马鼓动着黛玉:&ldo;嫂子既然这样好,不如我们一会儿问太妃要点花枝,回去扦插了,来年开花的时候就会赶着趟儿开,多有意思。&rdo;
黛玉取笑着她:&ldo;怪不得你哥哥会说你,学好好些精致的淘气来。&rdo;
敦慧咂咂嘴,皮笑肉不笑的说:&ldo;怪道是两口儿,以前嫂子还维护我来着,自从当了我嫂子,如今只会和我哥哥一个鼻孔出气。倒显得你们伉俪情深来。&rdo;
黛玉见外人在跟前,有些不好意思,说话间,已经来到了南安太妃的正房大院。丫鬟早早的通报了,南安王妃已经迎了出来:&ldo;敦慧郡主、妹妹,你们倒早。&rdo;
黛玉笑说:&ldo;出门耽搁了点,怕迟了太妃不高兴呢。&rdo;
南安王妃笑说:&ldo;太妃哪里会不高兴,妹妹这是回娘家。快快随我进去吧。&rdo;
姑嫂俩挨门而入,却见南安太妃正坐于上首,旁边还有几席前来恭贺的妇人。两人下拜行了礼,南安太妃忙笑说道:&ldo;儿媳妇快扶她们起来,我一个老婆子哪里经得起如此大的礼,别折煞了我。&rdo;又让人赐座,接着丫鬟上了茶,并几样茶点。
黛玉坐定了略一抬眼,这才见正面坐着的是西宁太妃并东平王妃,黛玉忙起身向两位道了万福,这边赶着回了。
西宁太妃年纪四十左右,一身藤黄起花云缎的窄褙子,面容圆润丰满,眼睛细长,说笑间俨然弯成了两道fèng。东平王妃年纪却与黛玉相仿,鹅蛋脸,不过肤色有些暗淡,眼下显出微微的青影,施了脂粉也未完全遮住,带着赤金的发箍,镶满了莲子大小的南珠,看其形容倒有几分像那西洋画上的美人。不过听说东平王娶的还真是其他部落的美人,因此穿衣打扮,自然有些与众不同。
南安太妃笑说:&ldo;也不什么大的生日,没想到我们四家倒还聚齐了。&rdo;
西宁太妃说:&ldo;来回的走动这是正该的事,四家里原本就相互照料着。我们家王爷如今不在京中,我这个当母妃的倒日夜的悬心。&rdo;
南安太妃笑道:&ldo;妹妹担心这个做什么,你们家的王爷年纪虽然比我们家的翰儿小几岁,但我看他也还老陈,必定是有出息的,皇上派了外差,想来也快回来了吧。&rdo;
西宁太妃笑道:&ldo;带了信回来,说我那媳妇生了个白白胖胖的孙子,都快有半岁了,我正说要他们将孙子带回来我瞧瞧。&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