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文学网

天天文学网>白说不如一做 > 第53章(第1页)

第53章(第1页)

毋庸置疑,这是在物质层面上突飞猛进的三十年,但也积累了相当多的问题。从2009年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以来,这个国家在悄悄发生着变化,开始确立一些没法用数字衡量的目标,新的改革时代开始了。

这个时候,所谓&ldo;改革进入深水区&rdo;,深不可测是什么意思?&ldo;不可测&rdo;就是没法用数字来衡量了,对吗?请问你拿什么数据去衡量尊严?请问你拿什么数据去衡量幸福?请问你拿什么数据去衡量以人为本?请问你拿什么数据去衡量和谐社会?

深不可测,意味着不知道该怎么做。

从国家政策层面上看,前些年就开始强调&ldo;快&rdo;。最早的&ldo;快&rdo;诞生于&ldo;大跃进&rdo;的时候,但那个&ldo;快&rdo;不靠谱。真正的&ldo;快&rdo;来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邓小平去日本访问的时候,我看过当时的介绍。

坐在&ldo;新干线&rdo;上,旁边的朋友向邓小平介绍&ldo;新干线&rdo;的时速,他就跟没有听到一样,自己想自己的事,突然开口说了一句:&ldo;就感觉到快,在催人跑。&rdo;所以这个&ldo;快&rdo;字,成了中国这三十年的一个最重要的基调。

前几年,新一代领导集体把&ldo;快&rdo;变成&ldo;又快又好&rdo;,&ldo;快&rdo;字仍然在前。又过几年,出现了&ldo;又好又快&rdo;,是胡锦涛总书记在&ldo;两会&rdo;期间跟江苏团聊天的时候提出来的,后来变成了文件,在当年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上被明确。&ldo;好&rdo;和&ldo;快&rdo;的顺序发生了改变。

现在的中国还是不能丢掉&ldo;快&rdo;,有一个重要的节点,就是gdp增长不能连续几年低于7。如果低于7,社会问题会显性化。

我一直是这样举例子的:中国是一辆自行车,骑着就稳,停下就倒,&ldo;骑&rdo;跟&ldo;停&rdo;的分界线就是7。但是不要僵化地去理解:是不是68就不行,那不至于;是不是72就更好,那不一定。

与此同时,我们显然又在一个减速的过程中。减速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提升另外一些效益。如果仅仅减速,其他效益没上来,这是严重失误;如果速度适当下降,环境保护、经济转型等方面有了大幅提升,这是对的。

我仔细研究过十七大报告,关键字是&ldo;民&rdo;,前半本是民生,后半本是民主。报告用两个章节探讨民主的问题,尤其在党建部分,有很多很棒的说法。

比如,在党章修改里面,&ldo;上级任命&rdo;这四个字没有了。请各位去思考,取消&ldo;上级任命&rdo;这四个字意味着什么?党建部分有这样一句话:将来我们的领导干部是由党委推荐和群众推荐相结合,实行&ldo;票决制&rdo;。什么意思?这都是未来有关民主的某种粗框架模式的确立。

在十七大报告里,民主改革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叫&ldo;公民的有序参与&rdo;,先党内后党外,写得清清楚楚。我认为媒体在传播十七大报告的过程中是失职的,只强调了民生,几乎没强调民主。有关民主的报道也忽略了实现路径。

报告前半部分有两大主题。一大主题是强调一定要继续改革,因为在十七大召开之前,有一种以&ldo;保护弱势群体&rdo;为借口的反改革力量在升腾。另外一大主题也非常重要‐统筹兼顾‐在报告里列了十条,翻译成白话就是&ldo;走平衡木&rdo;。

什么叫&ldo;走平衡木&rdo;?快了不行,慢了也不行;牺牲公平不行,牺牲效率也不行;不发展不行,发展太快不保护环境也不行;光讲究效率不照顾民生也不行,光考虑国内不考虑国际也不行……这十条强调的就是寻找中间路线,把握平衡。

回头看过去五年,这一届领导班子的工作重点不就是&ldo;平衡&rdo;吗?也正因如此,各方面的人都感到有些&ldo;不过瘾&rdo;。在环保人士看来,依然有很多保护不力的地方,不过瘾;在一些地方政府看来,为了环保对我们限制太多,也不过瘾。

这就是这一届领导人的宿命。历史发展到了一个找平衡的阶段,&ldo;统筹兼顾&rdo;的结果一定是各方都得到了一点,但也都不太满意。

&ldo;统筹兼顾&rdo;还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转折。意味着我们由前三十年的物化目标,向后三十年的非物化目标转折。改革开放初期,深圳蛇口一句著名广告词,&ldo;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rdo;,在今天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了,应该改成&ldo;效率就是金钱,公平就是生命&rdo;。

中国的一个显性的转变,就是要从追求效率向公平的方向转变,但此时的中国,仍是天平两端放着效率和公平,偏废哪边都不行。改革的难题全在于此。

我们现在不得不牺牲一部分的效率,因为公平的诉求太强烈了;可是彻底满足公平、牺牲效率,显然又做不到。

比如高铁,时速原本是按照350公里设计的,降到300公里,就意味着效率和效益的牺牲。但是能不降吗?不能。&ldo;7&iddot;23&rdo;动车事故使得全社会对生命、对公平的诉求,达到了最高值,不牺牲效率过不去。

动车降速,作为一个标志性事件,留在了2011年。在我看来它更像是中国前行过程中的一则寓言,是改革这趟列车发生了事故,促使我们思考。它的背后就是公平与效率的问题。而安全保障了,速度也可以再升回来。总之,要平衡。

再比如前些年,《劳动法》开始实施的时候,遇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为什么?因为劳动者权益得到相当大幅度的提升的同时,社会要付出效率大幅降低的代价。过去,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导的情况下,中国和外国拼,一直拼的是劳动者超低的工资,和超高的工作时长‐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我在日本横滨的港口,一个货运公司负责人指着密密麻麻的汽车告诉我:&ldo;日本无法跟中国竞争。员工周末必须休息,所有的车都运不出去,只能停在这儿。&rdo;这句话深深地提醒了我,中国人的竞争优势变得非常具体。

欧洲很多国家,周末想买个东西都很难,商店不开门,要吃饭得去唐人街。在美国纽约也一样,采访到晚上9点还没吃饭,麦当劳都打烊了,怎么办?去唐人街。唐人街完全是另一个世界,灯火通明,从餐饮到足浴到按摩,什么都有。

我们可以认为,欧洲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2006年&ldo;世界杯&rdo;之前,我在德国待了一个月,在那儿亲眼见到德国人怎么干活。一摞木头,三个人搬,其中两个人都闲着,剩下一个人操作吊车,干了一下午还剩半摞没搬完。德国人,在欧洲还算勤奋的。而在中国,不要说农民工兄弟,让我自己干,估计半小时也够了,而且根本用不着机械。这时候我知道欧洲问题大了。

欧洲的劣势正是我们的优势,但回到国内,我也能清清楚楚看到我们自己的劣势。

因此,《劳动法》开始实施的时候,相当多的人表示担心。此时的中国,依然是效率略高于公平,但我想用不了几年,公平的诉求就会超过效率的诉求。这也是第三个三十年所呈现出来的东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