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深知。不要说就这两件事,再多兼几个差使,你也能够应付裕如。我想,你手下总有一班得力的人;你尽管开单子来,我关照蒋芗泉,一律照委。你
往来沪杭两地,出出主意就行了。&rdo;如此看重,不由得使胡雪岩想起王有龄在围城中常说的两句话说:&ldo;鞠
躬尽痤,死而后已。&rdo;便慨然答道:&ldo;既然大人认为我干得了,我就试一试看。&rdo;
&ldo;不用试,包你成功!&rdo;左宗棠说,&ldo;我希望你两件事兼筹并顾。浙江的军务,正在紧要关头上,千万不能有&lso;闹饷&rso;的活把戏弄出来。&rdo;
&ldo;是。我尽力而为。&rdo;胡雪岩说,&ldo;如今要请示的是,这个捐的名目。我想叫&lso;罚捐&rso;。&rdo;
&ldo;罚捐倒也名副其实。不过‐‐。&rdo;他沉吟着,好久未说下去。这当然是有顾忌;胡雪岩也可以想象得到,开办&ldo;罚捐&rdo;可能会惹起
浮议,指作&ldo;包庇逆党&rdo;。这是很重的一个罪名。然而是否&ldo;包庇&rdo;,要看情节而定;与予人自新之路,是似是而非的两回事。
他心里这样在想,口头却保持沉默;而且很注意左宗棠的表情,要看他是不是有担当?
左宗棠自然是有担当的;而且这正也是他平时自负之处。他所考虑的改换名目;想了好一会,竟找不出适当的字眼,便次定暂进先用了再说。
接着,又有疑问:&ldo;这个罚捐,要不要出奏?&rdo;他问,&ldo;你意下如何?&rdo;
&ldo;出奏呢,怕有人反对,办不成功;不出奏呢?又怕将来部里打官腔,或者&lso;都老爷&rso;参上一本。&rdo;胡雪岩说,&ldo;利弊参见,全在大人作主。&rdo;
&ldo;办是一定要办;不过我虽不怕事,却犯不上无缘无故背个黑锅,你倒再想想,有什么既不怕他人掣肘,又能为自己留下退步的办法。&rdo;
&ldo;凡事只要秉公办理,就一定会有退步。我想,开办之先,不必出奏;办得有了成效,再奏明收捐的数目,以后直接咨部备案,作为将来报销的根据。&rdo;
&ldo;好!准定这样办。&rdo;左宗棠大为赞赏:&ldo;&lso;凡事只要秉公办理,就必有退步。&rso;这话说得太好了。不过,你所说的&lso;成效&rso;也很要紧;国家原有上千
万的银子,经常封存内库,就为的是供大征伐之用。这笔巨款,为赛尚阿之流的那班旗下大爷挥霍一空;所以&lso;皇帝不差饿兵&rso;那句俗语,不适用了!
如今朝廷不但差的是饿兵,要各省自己筹饷;而且要协解&lso;京饷&rso;。如果说,我们办得有成效的税捐,不准再办;那好,请朝廷照数指拨一笔的款好了。&rdo;
这番话说到尽头了;胡雪岩对左宗棠的处境、想法、因应之道亦由这番话中有了更深的了解。只要不是伤天害理,任何筹饷的办法,都可以得到他的同意。
胡雪岩在左宗棠行辕中盘桓了两天,才回杭州。归来的这番风光,与去时大不相同;左宗棠派亲兵小队护送,自不在话下,最使他惊异的是,到
了武林门外,发现有一班很体面的人在迎接,一大半是杭州的绅干,包括张秀才在内;其余的都穿了官服,胡雪岩却一个都不认识。此外,还有一顶绿
呢大轿,放在城门洞里;更不知作何用处?
胡雪岩颇为困惑,&ldo;是接我的吗?&rdo;他问何都司。不用何都司回答,看到刘不才和小张;胡雪岩知道接自己是不错的了。
果然,小张笑容满面地奔了上来。一把拉住马头上的嚼环,高声说道:&ldo;这里前天晚上就得消息了!盼望大驾真如火旱之望云霓!&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