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是!&rdo;胡雪岩说:&ldo;第一件,从前的王中丞,死得太惨。当时蒙大人主持公道,查明经过,查明参奏。不过这一案还没有了,想请大人始终成全。&rdo;
&ldo;喔,&rdo;左宗棠有些茫然;因为事隔两年有余,记忆不清,只好问说:&ldo;这一案怎么没有了?&rdo;
&ldo;就是同治元年四月里,大人所奏的&lso;讯明王履谦贻误情形&rso;那一案‐
‐&rdo;
&ldo;啊,&rdo;左宗棠被提醒了,&ldo;你等一下。&rdo;他欣开马褂,从腰带上去取钥匙‐‐钥匙表示权威,大而至于&ldo;神机
营&rdo;、&ldo;内务府&rdo;,被指定为&ldo;蒙明&rdo;,即表示赋予首脑之任;小而至于一家大户人家的管家‐‐或者象红楼梦中的王熙凤,都以掌管钥匙为实权在握的鲜
明表示。只是钥匙甚小,不瞳以显示其权威的地位,所以多加上些附丽之物;通常都是&ldo;以多取胜&rdo;,弄些根本无用的钥匙拴在一起;甚至弄个大铁环串
连,拎在手里&ldo;蒋朗蒋朗&rdo;地响,仿佛&ldo;牢头禁子&rdo;的用心,只要拎着那串钥匙一抖动,就足以慑服群囚。
可是,真正能见钥匙之重的,却往往只有一枚,左宗棠亦是如此,他只有一枚钥匙,用根丝绳子穿起,挂在腰带上;此时往外一拉,以身相就,
凑近一个书箱,打开来取出一大叠红簿册;胡雪岩遥遥望去,只见上面写着
四个大字:&ldo;奏稿留底&rdo;。检到同治元年四月的那一本,左宗棠戴上墨晶老花眼镜细看了一遍,
方始发问:&ldo;雪岩,你说此案未了;未了的是什么?&rdo;
&ldo;请大人再检当时的批回;就知道了。&rdo;批回一时无从检取,左宗棠答说:&ldo;想来你总清楚,说给我听吧!&rdo;
&ldo;是!&rdo;胡雪岩倒有些为难了。因为当王有龄苦守杭州时,主要的饷源是在绍兴;而在籍团练大臣王
履谦,却不甚合作。同时绍兴有些擅于刀笔的劣绅,包围王履谦,视王有龄以一省大吏征饷为不恤民困,勒索自肥,无形中官民之间竟成了敌对的局面。
因此,绍兴府知府廖宗元的处境极其困难;当长毛由萧山往绍兴进攻时,官军的炮船与团练竟发生了冲突。兵力悬殊,寡不敌众,廖宗元的亲兵
被杀了十二个;廖宗元本人亦被打破了头。这本来是应该由王履谦去弹压排解的,而居然袖手旁观。不久,绍兴沦陷;廖宗元殉难;而王履谦则先期逃
到宁波,出海避难在福建。绍兴不该失而失,以及王履谦的处处掣肘,不顾大局,使王有龄深恶痛绝,在危城中寄出来的血书,表示&ldo;死不瞑目&rdo;。胡
雪岩亦就因为如此,耿耿于怀,一直想为王有龄报仇雪恨。当然,就是胡雪岩不作此想,朝廷亦会追究杭州沦陷的责任,不容王
履谦逍遥法外。第二年‐‐同治元年春天,闽浙总督庆瑞奉旨逮捕王履谦,解送衢州的新任浙江巡抚左宗棠审问,复奏定拟了充军新疆的罪名。朝旨准
如所请,算是为王有龄出了一口气。
可是这一案中,首恶是绍兴的富绅张存浩,诬赖廖宗元所带的炮船通贼,以及杀亲兵、打知府,都是他带的头。左宗棠在复奏中说,&ldo;张存浩等
因廖宗元催捐严紧,挟忿怀私,胆敢做出那些不法之事,罪不容赦。应俟收复绍兴府后,严拿到案,尽法惩处。&rdo;
如今不但绍兴早已光复,而且全浙亦已肃清。可是严拿张存浩到案一节,却无下文。胡雪岩所说的&ldo;这一案未了&rdo;,即是指此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