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说:&ldo;岳母大人所说极是。朕也是这么想,岳父当时只是来不及写就是了,如果现在补一个,只要惠妹认可,朝野的舆论也就自然平息了。&rdo;
张氏先时有点吃惊:&ldo;弄个假的?&rdo;
朱元璋已稍显不悦,岳父有了遗言,只是没落到文字上,怎么能说是假的呢?
张氏明知无可挽回,不顺水推舟,不会有好结果,便说:&ldo;是这个理,那皇上就准备一份吧,让惠丫头心里过得去。&rdo;她不知为什么,眼中滴下泪来,总觉得有与人合伙蒙骗女儿的内疚感,但想想既可以结束惠儿的出家生涯,又可以跟着皇上享天下之福,也就释然了。
朱元璋加重语气说:&ldo;岳母何故伤心?如果不愿意,朕不勉强。&rdo;
张氏急忙换上笑脸:&ldo;皇上多心了。这是千家万户求之不得的事,我能不愿意吗?我只是想,惠丫头从小被我宠惯了,说不得碰不得的,陛下也都知道;我把她交给你,也没什么不放心的。我也活不了几年了,希望陛下能对她好。&rdo;说着再次泪流双行。
朱元璋说:&ldo;岳母放心,这么多年朕是个什么品行,想必岳母也有耳闻,也是亲眼见。&rdo;
张氏说:&ldo;还有一宗,不知老身当说不当说。&rdo;
朱元璋说:&ldo;朕虽是君,你毕竟是长辈,有话尽管说。&rdo;
张氏说:&ldo;你虽当了皇帝,可以有成百上千的妃嫔宫女,我还是希望皇上能爱惜身子。&rdo;
朱元璋笑了,会说的不如会听的。朱元璋岂不知她的弦外之音?她未必有多么关心朱元璋的龙体,她劝朱元璋爱惜身子,是告诫他少纳几个妃嫔,少近女色,这样她的女儿才会独得专宠,才不会受冷落。
这个时候朱元璋当然不会违拗张氏的。
朱元璋笑了:&ldo;朕明白,朕不会耽于酒色的,充实后宫,不过是仪礼所需,更不会对惠妹冷落。&rdo;张氏要的就是这句承诺,她说:&ldo;这我心里一块石头就落了地了。&rdo;
朱元璋走后没多久,彩礼就神奇地来了。
云奇带着两个小太监,抬了一个很大的彩礼盒子进来了,盒子上的双喜字令张氏明白了,朱元璋把一切早都准备好了,她想不干也不行。
云奇说这是皇上叫送过来的彩礼。
张氏叫宫女打开看看。
盒子打开,里面放有很多个小盒,小盒子一一打开,是闪闪烁烁的珠宝,尽是张氏从前没有眼福见过的,又比白天朱元璋送来的礼物不同了。
张氏对宫女说:&ldo;放赏!&rdo;
宫女拿出几贯钱给了小太监。小太监们忙说:&ldo;谢谢老太君。&rdo;
送走了云奇,不知为什么,张氏发了好一阵子呆,才叫宫女们把彩礼收好,并嘱咐不要让郭惠知道。她犯愁的是怎么过女儿这一关。
她能借重的只有马秀英,马秀英虽不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毕竟从小在她膝下长大,不隔心,有了大事小情,张氏总是去找马秀英讨主意,现在又必须去拜马秀英这个真神了。
《朱元璋》第六十四章(3)
张氏是在御膳房门口碰上马秀英的,知道她正伺候朱元璋吃饭。自从朱元璋登极以来,朱元璋的膳食都是由马秀英亲自过问,从定菜谱到尝试,全归她管,这当然是朱元璋自己的主意,马秀英是他最可信赖的人。
马秀英见张氏过来,就问她是不是找自己有什么事情。
张氏有几分神秘地说:&ldo;有事。你先伺候皇上吃饭吧,回头我再来找你。&rdo;
马秀英却让她有事现在就说,有什么事这么难张口。
&ldo;这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明白的。&rdo;张氏想了想,又试探地问马秀英,皇上这几天没跟她提起惠丫头的事吗?
&ldo;没有啊。&rdo;马秀英说,&ldo;还是让我劝她吧?我昨天又跟惠妹长谈了一次。有说有笑的,也不再坚持出家的事了,时过境迁,会好的。&rdo;
&ldo;我不是说这事。&rdo;张氏说,&ldo;回头你到我宫里来吧。&rdo;
马秀英有几分狐疑地点点头。
三马秀英今天在御膳房里格外费心张罗,是因为朱元璋要设便宴招待刘伯温。这是很不寻常的,朱元璋的节俭,不尚奢华是出了名的,他很少摆宴席,自己在吃饭上也是素荤搭配,从不忘把盘子里的菜汤用馒头片擦净吃掉。郭惠笑他,说朱元璋省了刷碗水。
御膳房里大雾腾腾,水雾中忙碌的身影中,有胡惟庸。胡惟庸被火烤得咳嗽着走到门口透透气,对跟过来的御厨领班说:&ldo;你可要仔细,这次再做不好珍珠翡翠白玉汤,你摸摸脖梗子,问问自己的脑袋还长得牢长不牢。&rdo;
朱元璋是念旧的人,他总是不忘讨饭路上少女那半罐珍珠翡翠白玉汤的美味,他固执地认定,那是世上珍馐美味中的极品。可是他一连撤换了几个御厨,也无济于事,没有人能烧出朱元璋记忆中的美味汤来。今天他关照胡惟庸和马秀英,再试一回,用以招待刘伯温,这实在是高看他一眼。
御厨领班诚惶诚恐,他问过师傅、师叔,他们从没听说过珍珠翡翠白玉汤,试过多少回,朱元璋都说不对,也不会是真的把珠宝放在汤里煮啊。
&ldo;傻瓜!&rdo;胡惟庸嘲笑他,再珍贵的宝石也是石头,能煮出味来吗?他想,是用宝石形容汤的色香味,就像霸王鸡不会是用西楚霸王的肉炖出来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