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面子留多了,就是给国家留下隐患。&rdo;朱元璋板着面孔断然不许。
没有绑,没有枷锁,也没人看守。陆仲亨和费聚二人在午门外各挂一块牌子,各书自己的封爵官衔,忍气吞声受凌辱,费聚的牌子上除了写有&ldo;犯官平凉侯&rdo;外,还有&ldo;大都督府同知都督佥事&rdo;字样。
围观者如堵,都感到新鲜。有说朱元璋不徇私情办事公允的,也有说他小题大做、不通人情的,褒也好,贬也罢,都是个轰动,朱元璋&ldo;铁面皇帝&rdo;的名声远播海内了。
费聚的口唇都干裂流血了,陆仲亨更是站立不稳,他反反复复地说:&ldo;我有罪,我私用驿马……&rdo;费聚则说,&ldo;我……我去逛青楼……&rdo;
百姓中有人窃笑:&ldo;这点小事就这么羞辱大臣?&rdo;一个老者说:&ldo;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不防微杜渐,不得了。&rdo;
也有人说:&ldo;两个侯,听说都是皇上小时候的光屁股娃娃时的好友呢!&rdo;
也有人说:&ldo;这么惩治,天下百姓才有望安居乐业呀。&rdo;
云奇一直在人群中转悠着,听着议论。
忽然有几个人提了水罐过来,给他二人喂水,二人渴急了,贪婪地喝着,费聚说:&ldo;谢谢,请问……&rdo;
提水罐的人说是胡丞相派他来送水的。
陆仲亨忙说:&ldo;回去代我多谢胡丞相,这是真正的滴水之恩啊。&rdo;
云奇看在眼中,望着提水罐的人离去。
《朱元璋》第八十章(1)
朱元璋认为所以贪官杀不退,是因为心存侥幸,但相信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胡惟庸则以&ldo;鱼过千重网,网网有漏鱼&rdo;质疑。染坊里一定扯不出白布来吗?朱元璋必须更新这个观念。
一朱元璋办每件事都有头有尾,他善于用效果检验动机。既然大张旗鼓地拿勋臣开刀示众了,他关心的首先不是陆仲亨、费聚的感受,而是京城百姓和官绅士大夫们有何反响。
胡惟庸上殿时,朱元璋首先问起这事。
胡惟庸说万民交口赞誉,都说皇上不徇私,这么点小事如此重罚,天下百姓不再担心贪官为害了。
&ldo;那也太言过其实了。&rdo;朱元璋心里还是颇为自得的,他一向主张,不教而诛,是对官吏的苛薄,但屡教屡犯,却叫他头疼,有时他也想过,为什么杀头也杀不退贪官呢?
胡惟庸猜到了朱元璋肚子里的答案,却不愿抢在他头里说,故意拿&ldo;贪欲&rdo;和&ldo;人心不足蛇吞象&rdo;来敷衍。
朱元璋却掷地有声地说,是因为人都存有侥幸心理,总以为事情做得天衣无缝,不会被人发现,否则,若知道为金钱所累,丢了性命,连累了妻小,甚至诛灭九族,他一定不会贪赃枉法。
胡惟庸说皇上的判断切中要害。
朱元璋问他相不相信&ldo;天网恢恢,疏而不漏&rdo;这话。
胡惟庸说不全对。民间也有谚语,&ldo;鱼过千重网,网网有漏鱼&rdo;。
&ldo;一语道破了机关。&rdo;朱元璋说他有时对谁的话都抱三分疑惑,他更看重自己眼里看到的。
胡惟庸说:&ldo;眼见为实呀。&rdo;
朱元璋又说起胡惟庸呈上的盛世表,他仔细看过了。真有那么多百姓心悦诚服地称洪武朝为盛世吗?他表示怀疑。
胡惟庸说,&ldo;街谈巷议都如此。就拿这次惩治吉安侯、平凉侯的事来说吧,我就很难过,他们不该不体谅皇上的良苦用心,不该不知皇上的法度,确实放纵不得,有些名声大噪的重臣也不忠于皇上,更叫他不安……&rdo;他有意地瞥了朱元璋一眼,故作欲言又止状。
朱元璋道:&ldo;你想说什么?朕看不惯吞吞吐吐。&rdo;
胡惟庸说:&ldo;真不想让圣上伤心……&rdo;这更是欲擒故纵了。
&ldo;到底是谁,怎么了?&rdo;朱元璋耐不住了。
胡惟庸觉得正是火候,正好报复刘基。他奏道,据刑部尚书吴云称,刘基不是懂阴阳八卦和相术吗?他走遍浙西山山水水,在谈洋那地方看中了一块坟田,据说是龙脉,谁的先人埋进去,定会当皇帝。
朱元璋脸立刻拉长了,玉束带也立刻耷拉到了肚皮下,他问:&ldo;有这样的事?&rdo;
胡惟庸说,不止这些。那块地是有主的,刘基想买,人家不肯卖,刘伯温便指使他独生子刘琏勾结巡检,把人家驱逐出境,强占了那块宝地。
朱元璋大怒道,仗势欺凌百姓,已经是十恶不赦,私买帝王之坟田,这是大逆之罪。对谋逆的话题,朱元璋不可能冷静,他谕令马上派人把刘基父子抓来京师问罪。
胡惟庸假惺惺地说:&ldo;他毕竟是皇上奉为上宾的人,是不是削了封爵、夺回封地就行了?&rdo;
朱元璋说:&ldo;朕对他够敬重的了,他尚且如此,岂可宽恕?我养子朱文正又怎么样?&rdo;
胡惟庸不禁面呈得意之色。
朱元璋不光重视黎民百姓说什么,犯官本人和朝野的动态,他也是必须了如指掌的。
示众的三天期限过去了,李存义代表李善长前来慰问陆仲亨。
陆仲亨半卧太妃榻上,对来探访的李存义说:&ldo;劳你和李丞相惦念着,这次可是丢尽了脸面了,明天还得启程去陕西代县捕盗。&rdo;他不禁一阵阵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