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文学网

天天文学网>奥斯曼帝国的衰亡原因 > 第22章(第1页)

第22章(第1页)

巴尔干战争后,欧洲列强为缩小奥斯曼帝国与其邻国间的巨大差异促成了和平谈判,这笔法国贷款正是谈判带来的结果。法国资金的注入使帝国经济出现了显著增长。这也不啻为一针强心剂,让奥斯曼国民能够更好地接受失去阿尔巴尼亚、马其顿和色雷斯的事实。然而,即使和约签订及法国贷款到位,也没能解决伊斯坦布尔与雅典之间的遗留问题。

1913年《伦敦条约》规定,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束,希腊享有从土耳其手中夺得的三座爱琴海岛屿的控制权。其中,希俄斯和米蒂利尼这两座岛屿把守着士麦那(今伊兹密尔)的入口,与土耳其本土仅咫尺之遥。另一座岛屿利姆诺斯拥有穆兹罗斯深水港,距达达尼尔海峡不到50海里。&ldo;高门&rdo;从未承认失去他们,也不愿意让希腊支配其沿岸海域。当奥斯曼帝国的外交官为收回这些岛屿寻求欧洲国家的支持时,帝国的战争策划者也在努力加强地中海东部的海上力量。

1911年8月,奥斯曼政府委托英国维克斯造船厂和阿姆斯特朗造船厂打造两艘最先进的无畏舰,计划于1914年7月交付使用。这两份订单也是英国在帮助奥斯曼提升舰队装备。两艘战舰‐&ldo;苏丹奥斯曼&rdo;号和&ldo;雷沙德&rdo;号‐分别以与帝国同名的奥斯曼帝国创始者以及现任苏丹穆罕默德&iddot;雷沙德命名。购买这两艘战舰对奥斯曼财政来说是一笔巨款。因此,奥斯曼政府打出了爱国主义旗帜,最后购买这两艘战舰的资金大部分都是通过公共募捐筹得的。政府鼓励学龄儿童捐出他们的零花钱,募捐箱就立在城市广场上,当地居民只要捐出5个或5个以上皮阿斯特(100皮阿斯特=1土耳其里拉),就有机会亲手把钉子敲进巨大的船体钢板里。战舰成为奥斯曼人引以为豪的焦点,能让该帝国在输掉利比亚战争和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后重振海上雄风。1914年春,无畏舰即将竣工,此时希腊和俄国忧心忡忡。这两艘大型战舰将赋争土耳其海军巨大优势,对抗俄国黑海舰队和希腊驻爱琴海海军。

1914年,爱琴海岛屿争端加上即将交付的无畏舰,希腊和土耳其之间的火药味越来越浓。希腊官员呼吁先发制人,在奥斯曼帝国得到新战舰之前将其击败。另一边,奥斯曼政府再次为战争做征兵准备。1914年4月,政府向全国上下的各个村落分发告示,提醒他们未来可能有参军动员,并诉诸他们对伊斯兰教的虔诚,以至于有谣言称,这将是一场与希腊基督徒间的战争。[5]

希腊和土耳其之间剑拔弩张的形势给圣彼得堡敲响了警钟。俄国人虽然和希腊人一样对海上力量的平衡甚为关切,但对他们来说,当务之急是确保奥斯曼帝国海域继续对俄国黑海船只开放:俄国50的出口,包括90的粮食出口都必须经过土耳其海峡。一旦爱琴海重燃战火,奥斯曼帝国就会封锁海峡,俄国贸易便会受到约束,这将对俄国经济造成灾难性的打击。因此,俄国一边开展外交斡旋,劝说希腊不要轻启战端,一边对英国施压,令其延后交付战舰。[6]

俄国的外交政策可以说是另有阴谋。俄国沙皇及其政府相信奥斯曼帝国气数已尽,于是期望在未来欧洲列强任何瓜分行动中,能够将那些对自己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领土据为己有。俄国的首要任务包括:恢复君士坦丁堡的东正教地位,结束其近5世纪的土耳其穆斯林统治;控制连接俄国黑海港口与地中海的海峡。因此,圣彼得堡下定决心,制止一切可能使俄国所觊觎的奥斯曼领土落入希腊或保加利亚之手的战争。在1914年2月召开的大臣会议上,俄国人商讨如何占领君士坦丁堡及其海峡,结论认为一场欧洲大战就是最好的契机。1914年4月,沙皇尼古拉二世批准了内阁的主张,并命其政府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抓住最早的时机占领伊斯坦布尔及其海峡。[7]

在策划吞并奥斯曼帝国首都的同时,俄国也在寻找时机,巩固其在奥斯曼安纳托利亚东部地区的据点。奥斯曼帝国的东部边界与俄国动荡的高加索行省接壤,并与伊朗的西北部相邻,而后者正是俄国与英国争抢的区域。除此之外,安纳托利亚东部还包含6个已被欧洲列强定义为亚美尼亚人聚居区的行省:埃尔祖鲁姆、凡城、比特利斯、哈尔普特、迪亚巴克尔及锡瓦斯。大约有125万亚美尼亚人生活在毗邻该区域的俄国边境,而另一边被国际社会称为&ldo;土耳其亚美尼亚&rdo;地区的亚美尼亚人亦有100万之多。自1878年起,沙皇政府便打着保护亚美尼亚人权利的幌子干涉奥斯曼内政。因俄国对奥斯曼领土图谋不轨,它在该地区的所作所为加剧了奥斯曼人与亚美尼亚人之间的紧张关系。[8]

真正的紧张局势发生在亚美尼亚人与库尔德人之间,它于青年土耳其党革命的几年后重新浮现。一些侥幸逃过19世纪90年代暴乱的亚美尼亚人,试图于1908年革命后在原先的土地上重建家园。但当年被他们遗弃的村庄现已被库尔德部落民占领,后者拒绝他们重返这些村庄。1909年,两者间的土地争端演变成暴动,库尔德人占据上风。与惯于定居的亚美尼亚人相比,库尔德游牧民族的装备要好得多,而且奥斯曼政府极少站在亚美尼亚基督徒这一边与库尔德穆斯林为敌。矛盾进一步升级,当奥斯曼当局为应对发生在利比亚和巴尔干的战争,调回安纳托利亚东部的驻军,且于1912年将亚美尼亚士兵派往巴尔干前线。亚美尼亚农民不得不自己应对与库尔德人间愈演愈烈的冲突。[9]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