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文学网

天天文学网>奥斯曼帝国的衰亡原因 > 第115章(第1页)

第115章(第1页)

作为第一批进城的俘虏,由水路抵达巴格达的英军士兵发现,那里全城都沉浸在节日的欢庆气氛中。塔利布&iddot;穆什塔克当时还是一名学生。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巴格达阿拉伯人,他对帝国一片赤诚,殷切期盼自己能加入奥斯曼军,保卫家园抵御外来侵略。英国战俘进城时,他就在人群中围观。&ldo;伊拉克的所有人都在庆祝,&rdo;他回忆称,&ldo;巴格达挂满了彩旗、灯笼和棕榈叶。&rdo;他看到一艘艘载满战俘的汽船停靠在河岸边。&ldo;我很轻松地就爬上其中一艘,亲眼见到那些倒霉的俘虏,他们对我们根本没有敌意,却不得不与我们战斗。&rdo;他向码头上的一位英国中士走去,&ldo;那个人憔悴不堪,被困库特几个月让他饿得骨瘦如柴&rdo;。虽然穆什塔克不会英语,但他发现中士会几个阿拉伯单词。

&ldo;你还好么?&rdo;穆什塔克问。

&ldo;还好,还好。&rdo;英国人用阿拉伯语回答道。

&ldo;你觉得土耳其军怎么样?&rdo;穆什塔克继续问道。

&ldo;英国人砰……砰更厉害,但没面包。&rdo;中士用糟糕的阿拉伯语说。

&ldo;我明白他的意思,&rdo;穆什塔克补充,&ldo;他是想说英军有更强的火力,但粮食没了,只好投降。&rdo;[33]

抵达巴格达后,战俘便按照军衔与种族分开。恩维尔帕夏前来视察,对他们许下承诺:&ldo;战士们,你们的苦难都过去了。&rdo;他如此安慰饥肠辘辘、虚弱至极的战俘:&ldo;你们将会受到奥斯曼苏丹的贵宾礼遇。&rdo;然而不久这个承诺就变得极为可笑,因为苏丹显然对他的宾客并非一视同仁。[34]

印度穆斯林军官受到最好的款待。奥斯曼军将他们与英国和印度教军官区别对待,让他们住最舒适的房间,提供精致的食物和上等烟草,还领他们去清真寺祈祷。&ldo;他们似乎被土耳其人打动了。&rdo;贝尔&iddot;赛尔上校这样写道。这种怀疑并非空穴来风,每位向奥斯曼军投诚的印度军官都是苏丹圣战宣传奏效的标志。[35]

圣战的另一举措,是命投诚的阿尔及利亚士兵进驻巴格达,以增强奥斯曼帝国苏丹对殖民地穆斯林的号召力。这些北非士兵原本随法国部队在西线作战。被德国人俘虏后,他们被押往柏林附近的温斯道夫‐佐森,在名为&ldo;新月营&rdo;的穆斯林战俘营受到特殊优待。随后,约有3000名阿尔及利亚士兵在柏林被土耳其军官收编,后被派往巴格达,驻扎在英军战俘营附近。这些北非士兵既为协约国效过力,现在又为同盟国作战,足迹遍布亚非欧三大洲。一战期间,很少有人有类似的经历。[36]

然而,刚抵达巴格达不久,不少阿尔及利亚人便后悔了。许多人向驻巴格达的美国领事寻求帮助。&ldo;有的人声称是因为苏丹承诺会优待他们,让他们与&lso;异教徒&rso;作斗争才来的,&rdo;查尔斯&iddot;布里赛尔领事报告,&ldo;有的则说他们是被德国人送到这里。不过,他们都异口同声地坚称自己被骗了。&rdo;尽管如此,这些自愿投靠土耳其军的士兵,美国领事除了能给他们少许钱财之外,也是爱莫能助。他们当中许多人随后便被派往波斯边境,与俄国人作战。[37]

相比普通北非士兵,印度穆斯林军官的待遇要好得多。这种优待也为奥斯曼帝国的圣战带来好处。1916年8月,伊拉克当地报纸报道称,已有70名在库特被俘的印度穆斯林军官向奥斯曼帝国苏丹投诚。苏丹称,这些军官都是被逼无奈才&ldo;与哈里发统治的奥斯曼帝国为敌&rdo;,因此他把军官佩剑还给他们,以示尊敬。报纸上说,&ldo;苏丹的这一举动深深打动了他们,他们纷纷表示愿为奥斯曼帝国鞠躬尽瘁。&rdo;如果报道属实,这意味着在库特被俘的印度军官(包括印度教徒与穆斯林在内,有204名),其中的穆斯林几乎全被奥斯曼帝国成功纳入麾下。[38]

277名英国军官也依照军衔受到不同程度的优待。奥斯曼当局给每位军官都发放生活费,并准许有一位仆人负责其起居。虽然条件通常一般,但军官们至少没有露宿街头,生活还过得去。他们乘坐火车、汽船,或骑马从巴格达去往安纳托利亚拘留营。为了让他们正式承诺不逃跑(&ldo;俘虏宣誓&rdo;[parole]),奥斯曼当局给他们极大的自由,任其在附近城镇活动,甚至还允许接收家人的信件与包裹。[39]

年轻的eh琼斯中尉被拘押在安纳托利亚中部的约兹加特(yozgat),他详细记载了英国军官如何消磨那些被俘的时光。&ldo;我们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打发时间,&rdo;他这样写道,&ldo;我们组织四人曲棍球赛,还(在土耳其人允许之下)散步、野餐、坐平底雪橇、滑雪等等。我们写各类剧本,喜剧、正剧、音乐剧、闹剧、哑剧,室内娱乐应有尽有。此外,我们还有一支交响乐团,演奏乐器都是战俘制作的,配上战俘营自组的男声合唱团,还有音乐家为他们谱曲。&rdo;[40]

奥斯曼当局对待英国军官的态度与对普通士兵的残忍形成鲜明对比。普通士兵的故事鲜为人知,因为大多数&ldo;军官以外的人&rdo;已在死亡行军中罹难,极少数幸存下来的也不愿讲述他们亲眼目睹的惨状。&ldo;关于部队在行进中遭受的种种苦痛和非人待遇,以及在穿过亚美尼亚人聚居地时所看到的一幕幕惨状,我不打算在这里叙述。&rdo;在总结库特之围时,炮手李如此写道。澳大利亚航空队的j麦克&iddot;斯洛斯上士则直言不讳。&ldo;我们的人被枪托戳着,被鞭子抽着朝前走。有些人被一路鞭笞直到倒地,一个海军陆战队战士就因此再也没能爬起来。你要开口就会挨一顿鞭子。&rdo;走在&ldo;死亡之路&rdo;上,杰瑞&iddot;朗上士曾对一位同情他们的土耳其军官吐露了自己的恐惧:&ldo;我告诉他说,我们队伍的人数已经比原先少了一半……我们都开始怀疑这是土耳其政府的阴谋,想让我们一直走下去,直到统统没命。&rdo;[41]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