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里夫侯赛因在6月10日打响第一枪后不久,4000名哈卜部落(harbtribe)的贝都因骑手在指挥官谢里夫穆赫辛的带领下,闯入红海港市吉达。一开始,当地1500名奥斯曼士兵凭借机枪与大炮给贝都因人沉重一击。不过阿拉伯人得到两艘英国皇家海军战舰的助攻,奥斯曼军在吉达的阵地一直遭受战舰的炮弹攻击。此外,英国飞机也在猛烈轰炸土耳其军阵地。由于遭受海陆空立体式攻击,奥斯曼守军最终于6月16日投降。
起义爆发前不久,谢里夫侯赛因的次子阿卜杜拉便与70名骑骆驼的随从一道转移到塔伊夫的外围地区。麦加总督迦里布帕夏邀请阿卜杜拉去他的官邸,谈论最近盛传的起义一事。&ldo;你也看到,塔伊夫的人们都拖家带口地准备离开这里,他们把能带的都带上了。&rdo;总督说。他从书架上拿起一本《古兰经》,敦促阿卜杜拉告诉他实情。阿卜杜拉打了个马虎眼,蒙混过关。&ldo;要么谣言不实,要么起义是针对您和谢里夫,要么是谢里夫及百姓针对您。如果后者属实的话,我还会到您这儿自投罗网吗?&rdo;[35]
离开总督官邸后,阿卜杜拉下令切断电报线,并防止任何人从路上离开塔伊夫通风报信。6月10日午夜时分,他命令手下由周围部落招募的部队攻打奥斯曼军阵地。据他回忆称:&ldo;我们的攻击相当凶猛。&rdo;贝都因人很快便突破土耳其军前线,带回了&ldo;一些俘虏和战利品&rdo;。但当太阳升起,土耳其炮兵开始轰击阿拉伯阵地,这些贝都因人便乱了阵脚。许多部落兵&ldo;乱糟糟地逃回自己家中&rdo;。阿卜杜拉担心若继续进攻,自己的部队恐会分崩离析。因此他围困塔伊夫,重整队伍。
抄着步枪的贝都因人根本不是拥有机枪大炮的奥斯曼正规军的对手。双方就这样对峙了5周。随后,英军用船运来埃及炮兵连,以巩固阿卜杜拉在塔伊夫的阵地(此举也进一步违反1914年约翰&iddot;麦斯威尔将军避免埃及人卷入英军战事的承诺)。7月中旬,埃及炮兵展开对奥斯曼军的持续炮击,火力盖过了敌军。土耳其人坚守阵地到9月21日,迦里布帕夏被迫提出无条件投降。&ldo;第二天,要塞正式撤下奥斯曼帝国国旗,升起了阿拉伯旗帜,&rdo;阿卜杜拉记录道,&ldo;那一幕令人印象深刻。&rdo;哈希姆家族一样感到胜利的喜悦,而奥斯曼总督已被围困和失利彻底击垮。&ldo;这是场浩劫,&rdo;迦里布帕夏哀叹道,&ldo;我们本是自家兄弟,现在却反目成仇。&rdo;[36]
到9月底,谢里夫侯赛因及其子已经夺得了麦加与塔伊夫,还有吉达、拉比格及延布等红海港市,俘获6000余名奥斯曼士兵,双方都没有太大伤亡。第二个月,谢里夫侯赛因单方面宣布自己为&ldo;阿拉伯之王,&rdo;他的儿子们则被冠以&ldo;埃米尔&rdo;的头衔。(但英国人对谢里夫侯赛因的这则宣告感到尴尬,他们只愿意承认他为汉志国王。)
起义的消息在阿拉伯世界不胫而走,对奥斯曼军不抱有任何幻想的阿拉伯人因此倍感兴奋。在耶路撒冷,奥斯曼当局把起义的报道压了数周。伊赫桑&iddot;图尔吉曼在7月10日的日记中记载了这一好消息。&ldo;谢里夫侯赛因帕夏已宣布起义,反抗帝国,&rdo;他带着疑惑的语气写道,&ldo;这就开始了吗?&rdo;图尔吉曼难掩自己的激动。&ldo;每个阿拉伯人都应该为这个消息感到高兴。帝国杀了我们这么多优秀的青年,我们还怎么支持它?他们就像普通罪犯和暴徒一样被吊死在广场上。愿主保佑汉志的谢里夫,保佑他的军队能够日益壮大。愿你们的战役能够扩大至阿拉伯的每一个角落,直到我们摆脱这该死的国家。&rdo;[37]
穆罕默德&iddot;阿里&iddot;阿杰卢尼是一名膳宿在民家的年轻军官,隶属叙利亚兵团。根据他的经历,阿拉伯起义使奥斯曼帝国内部同室操戈。土耳其士兵拒绝与阿拉伯人共用一个清真寺或军官食堂,还发表针对阿拉伯人的种族歧视言论,蔑称肤色较黑的阿拉伯人为&ldo;黑人&rdo;。奥斯曼政府对无辜平民的迫害让阿杰卢尼感到发指。他的驻地位于奇里乞亚沿海的塔尔苏斯,在那里他亲眼看见,火车上满载的都是惨遭杰马勒当局流放的叙利亚人。&ldo;每个人的表情中都饱含难以言说的苦痛。&rdo;他回忆道。更糟糕的是,有一大批被流放的亚美尼亚人朝着反方向的叙利亚大沙漠行进,负责押送这些男女老少的是&ldo;从不知道同情为何物的&rdo;士兵。由于看透了奥斯曼帝国在战时的所作所为,阿杰卢尼听到谢里夫侯赛因起义的消息后喜不自禁。&ldo;它令我们动摇的信念再次坚定,重新给予我们蓬勃的希望和力量。这一天对阿拉伯人来说是崭新的一天。&rdo;他当即起誓,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他都要启程去汉志参加起义。[38]
哈希姆家族起义的消息在奥斯曼军的阿拉伯军官中激起热烈讨论。阿杰卢尼的一位密友试图说服他不要逃离奥斯曼军。这位密友称,谢里夫的运动与英军结盟,寻求将阿拉伯从奥斯曼帝国中独立出去,这样做只会让阿拉伯世界被欧洲主宰。许多怀有阿拉伯主义思想的军官宁可在奥斯曼帝国内寻求改良,让帝国给予阿拉伯行省更多的自治;他们建议参照奥匈帝国,实行土阿二元君主制。阿杰卢尼充分考虑了朋友的论点,但他仍然坚定支持谢里夫。他们之间的辩论也证明,并不是所有奥斯曼阿拉伯人都支持阿拉伯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