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耳其战斗部队的工作结束后,埃提冒险探访了俄军先前的阵地,想仔细瞧瞧被他打死的人。那位俄军中尉仍躺在当初倒下的地方。埃提一点儿也不同情这个被他打死的&ldo;家伙&rdo;(他一直用herif这个土耳其语中带有贬义色彩的词),还拿走了他的左轮手枪、背包、望远镜与佩剑。埃提在背包里发现了一沓信、一条散发着薰衣草香味的手帕、一只手套、一个小酒瓶,还有一些俄国货币。&ldo;真是天上掉馅饼啊。&rdo;他思忖着。他把望远镜上交给了团里的指挥官,把剑给了医生,又把背包给了指挥官的副手。回忆起自己的部队在战斗第一天所遭受的损失‐一名中尉及5名士兵&ldo;牺牲&rdo;,另有36人负伤‐埃提总结道:&ldo;那天早上,我们心中抱有的幻想已经破灭了。&rdo;
土耳其步兵团通过不懈抵抗,成功守住了战线。11月11日,俄军向土耳其部队发起最后一轮袭击,为此丧失了40的战斗力。由于弹药告急,且奥斯曼军队从两翼包抄,俄军不得不在帝国军队的火力下撤退。博格曼的部队撤回到其于11月5日的控制线,即奥斯曼帝国边界15英里处。俄土双方都为博格曼这次的冒进付出沉痛代价。根据土耳其方面的统计,帝国在11月抵御俄军的战斗中死伤8000余人(1983人丧生,6170人受伤),另有3070名士兵被俘,近2800名士兵逃跑。俄军战死1000人,受伤4000人,另有1000人冻死。通过这场血腥的战斗,交战双方均在第一场雪到来之前巩固了自己的阵地。积雪使高加索高地几乎无法通行,双方都认为开春之前不会继续开战了。然而,恩维尔帕夏被这个&ldo;较为理想的开局&rdo;所鼓舞,决定在不久后亲赴高加索地区再次向俄军发起进攻。尽管如此,当时令奥斯曼帝国高层伤神不已的不是俄军,而是英军入侵美索不达米亚。[4]
阿拉伯河为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交汇,注入波斯湾,河畔的巴士拉市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它是航行于阿拉伯河的远洋轮船驶入大海前最终的要冲,也是美索不达米亚与波斯湾之间的重要商业通道。巴士拉以南数英里,阿拉伯河还是波斯与奥斯曼帝国的边界线(今伊朗与伊拉克边界),河的两岸分属于两个国家。英国对波斯沿岸有着特殊利益,是因为早在1908年5月,英波石油公司在那里以商业规模开采石油。
1901年5月,出生于英国德文郡的百万大亨威廉&iddot;诺克斯&iddot;达西获得了在波斯开采石油的60年权限。一家英国财团为其公司提供金融支持,而皇家海军则为其提供政治支持,以确保舰队在由煤炭驱动转为石油驱动后能拥有可靠的燃料资源。在波斯南部城市阿瓦士成功勘探出石油后,英伊石油公司便寻找了一处地点建造炼油厂。该地点位于阿拉伯河的阿巴丹岛上,距油田以南140英里,成品油能够在此直通入海。阿巴丹与海上航线直接相连,是建造炼油厂的绝佳地点,且该岛的拥有者‐附近穆哈梅拉(今伊朗城市霍拉姆沙赫尔)的卡扎尔酋长‐受英国庇护。
卡扎尔会讲阿拉伯语,麾下有2万骑兵,在当地是个风云人物。1902年,英国承诺对卡扎尔酋长的小城给予保护,而作为回报,他必须遵守英国与波斯湾大多数阿拉伯首领所签订的条约。如今在卡扎尔的领地勘探到了石油,英国便更加重视与这位酋长的友谊。驻波斯湾公使珀西&iddot;考克斯爵士被派往穆哈梅拉,就在阿巴丹岛上建厂修码头一事与卡扎尔举行谈判。1909年7月,双方达成协议,英国获准在阿巴丹建厂,同时需向卡扎尔支付6500镑现金,并向其提供1万镑贷款作为用地补偿,协议有效期为10年。1912年,油气管道铺设完成,炼油厂也已竣工,石油开始源源不断地从阿巴丹输往外地。[5]
美索不达米亚石油充足,贸易繁荣,更有波斯湾百年来的优越地理位置。因此,无论欧洲列强战后如何瓜分奥斯曼帝国,英国都意图把美索不达米亚据为己有。甚至在与俄法两国展开谈判之前,它就派遣了一支远征军确保其对巴士拉的控制权。
1914年9月至10月,伦敦当局与英属印度共同密谋入侵巴士拉。鉴于印度穆斯林把奥斯曼苏丹敬为伊斯兰的哈里发,英国担心过早入侵苏丹的领土会导致宗教骚乱。他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奥斯曼帝国宣战之前先将英国部队安插在巴士拉近郊,且不让当时仍保持中立的帝国将此举视为冒犯。这意味着行动要彻底保密,就连被派往巴士拉的军队及其指挥官都将被蒙在鼓里。
10月16日,华特&iddot;德拉曼准将与部分印度远征军(ief)一道在孟买登船,准备驶往西线。就在此时,他接到了密令,严饬其在72小时后方可拆阅执行。在海上行驶了3天后,德拉曼打开装有指令的信封,得知他受命指挥印度军第六师的一个旅(代号iefd分队)前往波斯湾。5000名士兵及其坐骑(1400匹马和驮骡)组队上了4艘浅水运输船,以便在波斯湾水域航行。随后,德拉曼及其军队立即奔赴巴林,等待下一步指示。
10月23日,德拉曼及其率领的部队抵达巴林。与其接洽的是前任英国驻波斯湾公使珀西&iddot;考克斯爵士,他已被任命为印度远征军d分队的最高政治专员(chiefpoliticalofficer)。德拉曼直到抵达巴林后才得知,自己此行的目的是要前往阿拉伯河,守卫英伊石油公司在阿巴丹的炼油厂以及储油罐,并确保输油管道免遭土耳其人攻击。德拉曼还需争取英国在波斯湾湾头的那些阿拉伯盟友‐卡扎尔酋长、科威特统治者穆巴拉克&iddot;巴萨赫酋长,以及阿拉伯半岛东部的伊本&iddot;沙特‐支持他的行动。根据德拉曼接到的指令,只要这些盟友保持中立,他便应&ldo;在无印度政府命令的情况下,避免对土耳其人有任何的敌对行为&rdo;。然而,一旦奥斯曼帝国参战,德拉曼便有权自行&ldo;采取必要的军事及政治措施&rdo;巩固其阵地,且&ldo;若有必要,可攻下巴士拉&rdo;。在船停靠了6天之后,德拉曼于10月29日奉命前往阿拉伯河‐同日,奥斯曼帝国舰队向俄在黑海的船只发起攻击。英军从巴林出发的消息很快便传至巴士拉,后者急忙展开军事及政治上的应对准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