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文学网

天天文学网>奥斯曼帝国的衰亡时间 > 第43章(第1页)

第43章(第1页)

伊本&iddot;沙特拖了9天,才动员500名骑兵奔赴波斯湾出口处。沙特骑手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日夜兼程,但他们与赛义德&iddot;塔利布同行时每日却只走4个小时。待到11月末他们终于到达第一个基地,却听闻巴士拉已被英军攻陷。这则消息对巴士拉一行人&ldo;犹如晴天霹雳&rdo;,苏莱曼&iddot;费迪说,&ldo;对赛义德&iddot;塔利布的打击尤为巨大,因为他知道英国对他恨之入骨&rdo;。然而对伊本&iddot;沙特来说,危机以这种方式化解使他如释重负。他向巴士拉的兄弟表示同情,随后又一心扑在自己阿拉伯半岛中部的事业上。[13]

巴士拉陷落后,赛义德&iddot;塔利布只得四处流亡。他辜负了奥斯曼帝国的希望,而英国人也不待见他。他回到科威特向英国投诚,随即被派往印度,一战期间都留在那里。大家都以为战争很快能结束,然而英国攻占巴士拉导致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爆发了旷日持久的恶战,远比赛义德&iddot;塔利布预料的要久得多。

11月5日,英国正式向奥斯曼帝国宣战。第二天清晨,印度远征军的英军部队进入土耳其的阿拉伯河水域。兼有蒸汽引擎和桅杆的&ldo;奥丁&rdo;号战舰驶到阿拉伯河河口位置,向位于法奥半岛的土耳其阵地发动炮击。不到一小时阵地指挥官就被炸死,其余400多名奥斯曼士兵仓皇逃窜。德拉曼派500名士兵登陆摧毁阵地上的机枪火炮,同时还通过水下电缆,搭起了一条联系法奥半岛与印度的电报线路。登陆行动并非一帆风顺。大浪使登陆舰难以靠岸,阿拉伯河河口处滩涂泥泞,又无任何船埠或码头,更让士兵、战马及大炮的登岸困难重重。不过,英国人仍在短时间内果断迅速登陆,中途未损一兵一卒,这在英军战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4]

德拉曼留下一个连的兵力保卫法奥半岛的电报站,其余士兵跟随他继续朝阿巴丹炼油厂进发。部队在炼油厂上游土耳其河岸的萨尼亚(saniyya)处登陆。由于缺少照明设施,他们费了两天时间才把运输船上的士兵、坐骑及战略物资用渡轮送上岸。运输难题将会一直困扰着美索不达米亚战役。由于陆路不通,所有物资都必须船运。然而,阿拉伯河水位较浅,加上奥斯曼军队在河中布满了障碍物,河岸又泥泞不堪,这一切都给船运带来了困难。然而,随着d分队在萨尼亚安营扎寨,他们已占据有利位置,能够保护阿巴丹免遭奥斯曼帝国的攻击。

德拉曼决定先静观其变,等到援军抵达后再沿河往巴士拉方向推进。11月11日,奥斯曼士兵向英印军阵地发起进攻,d分队首次遭遇人员伤亡,并被迫在炮火中撤退。在这陌生的环境里,英印军只得展开防御,不敢贸然行事。一阵突如其来的暴雨把阿拉伯河的河滩变成了沼泽,烈风卷起砂石,能见度骤然降低,通讯也因此中断。海市蜃楼是最令他们头疼的自然现象之一,让他们几乎没法看清战场形势。d分队的随军记者埃德蒙德&iddot;坎德勒是部队的&ldo;官方目击证人&rdo;。他回忆称,海市蜃楼令他们&ldo;难以分辨敌军到底是骑马还是步行,也无法估测敌人的数量。每支骑兵队都曾不时地把羊群误认为步兵团&rdo;。在等待的过程中,远征军谨小慎微,直到援军赶到后才继续往阿拉伯河上游推进。[15]

援军于11月14日抵达。中将亚瑟&iddot;巴雷特爵士(sirarthurbarrett)率领印度第六师的其余部队赶到阿拉伯河,接管了d分队。巴雷特有足够的兵力保护阿巴丹,同时也能够向巴士拉推进,因此他有信心在不冒额外风险的情况下继续对敌作战。皇家海军给予了他宝贵的支持,增派了一批浅水运输船至阿拉伯河。该些船只既能运送士兵,还配备有重型枪械,能对奥斯曼帝国的阵地倾泻火力。面对突袭,奥斯曼军选择了撤退。巴雷特企图乘胜追击,不给奥斯曼军休整喘息的机会。

英印军在巴雷特赶到后的第二天就向奥斯曼军发起了进攻,造成160名奥斯曼士兵死伤,并迫使其残军撤出了防守阵地。两天后,即11月17日,英印军在瓢泼大雨、漫天风沙的恶劣环境里与奥斯曼军在萨赫勒狭路相逢。英印军再次成功占领奥斯曼军阵地并迫使其撤退,但在此之前双方都遭受了战斗减员‐近500名英印士兵死伤,奥斯曼军则折损了约1500到2000人。巴雷特称这次行动已&ldo;证明我军实力在土耳其军之上&rdo;,且&ldo;屡次的失败&rdo;已使土军&ldo;偃旗息鼓&rdo;。[16]

在遭遇一连串失利后,奥斯曼军认为巴士拉据点已凶多吉少,遂于11月21日弃城而逃。政府军刚一离开,暴徒便在城中肆虐,砸毁政府办公室并劫掠商店。美国驻巴士拉代理领事约翰&iddot;范&iddot;艾斯曾通过河运给英籍指挥官送去一封信,呼吁其&ldo;派遣军队治理城中秩序&rdo;。巴士拉已完全陷入了无法无天的状态:&ldo;阿拉伯人昨天一整天都在抢劫原先的政府办公室,城中不断有人在放火。&rdo;[17]

皇家海军迅速派遣&ldo;淘气&rdo;号(espiègle)与&ldo;奥丁&rdo;号机帆船前往巴士拉控制水域,等候第二天英印军由陆路抵达。11月23日,巴雷特举行了入城仪式,英国国旗在巴士拉城中升起,标志着该城改由英国控制。珀西&iddot;考克斯爵士起草了一份热情洋溢的讲话,并用他那带有英国腔调的阿拉伯语向巴士拉民众宣布:&ldo;英国现已占领巴士拉。虽然我们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仍在继续,但我们对广大民众毫无恶意;相反地,我们希望能与你们为友,给予你们保护。从今日起,本区不再听从土耳其的政令,英国国旗已在空中飘扬‐在国旗下,你们将享有宗教及世俗事务的自由与正义。&rdo;考克斯的此番宣言令英国人与巴士拉民众同样感到困惑。英国人不确定自己愿意给予巴士拉人多少自由,而巴士拉人也不知英国人要在这里待多久。对于许多人而言,他们已习惯于奥斯曼帝国几个世纪的统治,难以想象土耳其人一去不返后的生活。只要奥斯曼帝国还有收复巴士拉的可能,城中的民众便会与英国人保持距离,唯恐将来遭打击报复。[18]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