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敦促奥斯曼军,在最有助于德国与奥地利战事的地方与英俄两国开战。德国驻土耳其军事顾问团领导,利曼&iddot;冯&iddot;桑德斯将军提议,派奥斯曼帝国的5个军(约15万兵力)跨过黑海进军敖德萨,以援救在加里西亚的奥地利军,并与其一道两面夹击俄军。柏林方面,则期望奥斯曼帝国派遣一支远征军进攻苏伊士运河沿岸的英军,切断其海上交通,并煽动埃及人对英军的仇视。德皇及其军队领导希望奥斯曼帝国不遗余力地突袭协约国,进而促使协约国亚非殖民地的穆斯林揭竿起义,积极响应苏丹哈里发的圣战号召。[2]
另一方面,青年土耳其党人有自己的目标,即试图利用战争收复埃及与安纳托利亚东部的失地。被英国占领的埃及,以及1878年被俄国吞并的&ldo;三大行省&rdo;(elviyeiselâse,指卡尔斯、阿尔达汉与巴统),原本都是奥斯曼穆斯林的土地。青年土耳其党人深信他们的士兵会为收复失地而英勇奋战,并希望军队的胜利会鼓舞当地穆斯林起来反抗俄国与英国。[3]
1914年11月中旬,奥斯曼帝国战争大臣恩维尔帕夏邀请同僚‐海军大臣杰马勒帕夏‐到其家中秘密会面。&ldo;我想在苏伊士运河发动攻击,把英国人困在埃及,&rdo;恩维尔解释道,&ldo;这样一来,不仅使大批的印度师不能前往西线,还能防止他们在达达尼尔海峡集结兵力。&rdo;之后,恩维尔委托杰马勒在叙利亚纠集军队,率先攻打英军在西奈半岛的据点。杰马勒欣然接受了委托,并承诺周内启程。[4]
11月21日,杰马勒从伊斯坦布尔的海达尔帕夏火车站出发,前往叙利亚。车站里挤满了内阁成员、奥斯曼帝国政界领袖和外交使团。用美国大使亨利&iddot;摩根索尖刻的话来说,他们&ldo;都来向这位即将离去的上司热情地道别&rdo;。这群爱国人士被战争狂热冲昏了头脑,早早地就赞颂杰马勒为&ldo;埃及的救星&rdo;。火车即将发动时,杰马勒向这帮支持者承诺,称他&ldo;在收复埃及之前&rdo;绝不归来。在并不欣赏青年土耳其党的摩根索眼中,&ldo;整场演出……有些过于夸张了&rdo;。[5]
恩维尔帕夏决定亲自指挥军队攻打俄国。他对德国在黑海北岸发起军事行动的提案毫无兴趣,因为那里远离帝国边境。相反,他一心想收复安纳托利亚东部的&ldo;三大行省&rdo;。恩维尔相信,届时定会有一批高加索穆斯林热情地响应。而且,恩维尔认为土耳其军队已经洞悉了驻高加索地区俄军的实力。奥斯曼军最近在科普鲁克伊力挫俄军,这更助长了恩维尔的抱负。12月6日,恩维尔拜访了利曼&iddot;冯&iddot;桑德斯,并宣布他当晚即将乘船赶赴黑海特拉布宗港,指挥帝国军队向高加索边境发起进攻。据利曼回想:&ldo;恩维尔手拿地图,向我概略描述了他计划让第三军团采取的军事行动。他企图让第十一军在公路干线上正面牵制俄军,再让第九与第十军向左奔袭,翻越几座山后,在萨勒卡默什附近从侧面及后方偷袭俄军。随后,第三军团将收复卡尔斯。&rdo;恩维尔的这个作战计划非常冒险。山区地形复杂道路稀少,不仅耽误行军,补给与交通线也会受影响。当利曼向恩维尔提出以上忧虑时,恩维尔坚称他已把这些问题&ldo;考虑在内,且已侦查了所有道路&rdo;。[6]
即将结束会面时,恩维尔提及柏林方面翘首期盼的奥斯曼圣战。据利曼回忆,恩维尔&ldo;提到了一些不切实际,但又值得注意的想法。他告诉我说他考虑取道阿富汗进入印度。然后他便转移了话题&rdo;。这位德国将军认为恩维尔的赢面并不大,但他也不准备泼冷水。
青年土耳其党的三头执政同盟中,已有两位启程赶赴前线,亲自指挥奥斯曼军对协约国的首次陆地战役。倘若把力量集中在一场战役上,或许他们还有胜利的可能。奥斯曼军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两面出击,匆匆挑战两个军事大国,注定其两场战役均将惨败。
恩维尔帕夏从伊斯坦布尔跨越黑海,于12月8日驶抵特拉布宗。与他同行的还有两位他最亲近的德国顾问‐保罗&iddot;布隆萨特&iddot;冯&iddot;舍伦多夫上校与奥托&iddot;冯&iddot;费尔德曼少校。恩维尔经由陆路抵达在埃尔祖鲁姆的奥斯曼第三军团总指挥部。许多奥斯曼高层军官都抱怨,他们的战争大臣受德国人的影响太大,事实也确实如此。究其根源,恩维尔这次提出击败俄国高加索军的大胆计划,是与他的德国顾问有关。
1914年8月末,德军在普鲁士东部的坦能堡成功包抄俄军。当时,德军正面牵制住俄军,同时派出步兵与炮兵通过公路和铁路绕到俄军左翼,切断其补给与交通线,并将其包围。当俄军意识到身陷险境时,为时已晚。最终,德军歼灭俄第二军,致其3万人死伤,俘获92万人,这是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最佳战绩。恩维尔希望能套用德国的战术,让奥斯曼军在对抗俄驻高加索部队时也能获得同样的胜利。[7]
恩维尔向来无所畏惧,他的职业生涯充满冒险:1908年他历史性地领导革命运动,1911年策划在利比亚由奥斯曼军主导的圣战,1913年策动袭击&ldo;高门&rdo;事件并用枪逼迫时任首相辞职,还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中被誉为&ldo;埃迪尔内的解放者&rdo;。恩维尔雷厉风行,对自己的判断与能力毫不怀疑。他坚信自己能率领军队取得对俄作战胜利,给奥斯曼军带来一战中最丰厚的战果。土耳其人还无法收复1878年被俄国吞并的领土,但至少能遏制俄进一步侵略奥斯曼帝国领土的野心‐尤其是海峡与伊斯坦布尔。正如恩维尔对利曼&iddot;冯&iddot;桑德斯所说的,一场漂亮的胜仗可激发中亚地区的伊斯兰热情,进而打通由阿富汗去往印度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