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恩维尔帕夏召开会议,与土耳其军官以及德国顾问一起评估当下局势。俄军仍然认为大势已去,开始从阿拉斯河前线撤回萨勒卡默什,并向其铁路沿线派出部队掩护撤退。尽管当时俄军的调度一片混乱,但全线后退意味着有大批俄国部队正从北面与南面赶往萨勒卡默什。如若奥斯曼军不立即行动,他们便会错过攻城的最佳时机。
会议中,恩维尔及其德国顾问诘问了第九军指挥官伊赫桑帕夏与参谋长谢瑞夫&iddot;伊尔登。他们想知道,奥斯曼此次远征是否还有能力占领萨勒卡默什。伊赫桑帕夏向长官们汇报了第三军团的真实情况:他们已与哈菲兹&iddot;哈克率领的第十军完全失去联络,而后者正在翻越安拉胡阿克巴群山,不知何时能赶到。当下只有第九军一个师的兵力在距萨勒卡默什不远处待命。&ldo;我不知道这场战役需要多少兵力,&rdo;伊赫桑帕夏说,&ldo;如果仅需一个师的话,那么第29师随时听候您的调遣。&rdo;[27]
听完土耳其军官的这番汇报,恩维尔转向德国顾问征求意见。这些顾问与恩维尔一道起草了最初的作战计划,以致恩维尔雄心勃勃地企图重现德军在坦能堡所取得的胜利。他们建议恩维尔先按兵不动,等候哈菲兹&iddot;哈奇率兵前来。但恩维尔已急不可耐,他知道耽搁越久,增援的俄军就越多。况且,只要攻下萨勒卡默什,士兵们的膳宿问题就都迎刃而解。在野外每多逗留一晚,就会多几百名士兵被冻死。在恩维尔的部下看来,是因为哈菲兹&iddot;哈奇与他无形中形成了竞争,他才急于攻城。恩维尔戎马一生,他非常看重这次胜利带来的荣誉,生怕那位第十军指挥官会抢先攻下萨勒卡默什。
最终,恩维尔帕夏驳回了所有顾问的意见,命令部队于12月26日,即第二天早晨开始攻城。这一决定引发了致命的后果,成为奥斯曼帝国这场战役的转折点。自那以后,奥斯曼军再无充足的兵力去战胜俄军,甚至难以抵挡对方的还击。
坚韧不拔的奥斯曼士兵助恩维尔实施了他那不切实际的作战计划‐但这一切只是昙花一现。哈菲兹&iddot;哈奇及其部队在翻越了巍峨的安拉胡阿克巴群山后,成功抵达卡尔斯与萨勒卡默什之间的铁路线,并一举切断了俄军这条交通要道。然而,由于兵力不足,他们无法抵御从卡尔斯赶到的俄增援部队。奥斯曼军攻下阿达尔汉之后,也因兵力不济,一周之后便守城失败。曾一度取得胜利的第十军被敌军重重围困,原先的5000名士兵最终只有1200名生还,被迫投降。奥斯曼军一度成功突入萨勒卡默什城内,但他们为这短暂的成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12月26日,第九军向驻萨勒卡默什的俄军发起首轮攻击,却遭到奋力还击,损失惨重,未能得手。当晚,哈菲兹&iddot;哈奇帕夏带着筋疲力尽的残部终于抵达萨勒卡默什附近的奥斯曼军据点。第九军元气大伤,第十军在经历急行军后状态极其糟糕,恩维尔只得暂停攻城36小时,以休整军队。[28]
萨勒卡默什的生死之战于12月29日打响。那时,奥斯曼军已因严寒大幅减员,第九与第十军总人数从原先的5万余人锐减至不足18万人,且这些幸存者几乎已无战斗力。另一边,俄军在萨勒卡默什的防御力量已超13万人,枪械大炮亦比土耳其部队多,状态渐入佳境。整个白天,俄国人用这些重型武器成功击退了背水一战的土耳其人。
12月29日晚,恩维尔决定为攻城做最后一搏。这次,他的部队冲进城内,与俄国守军在黑暗中拼起了白刃战。大部分土耳其士兵不是被杀就是被捕,但仍有一支几百人的小分队成功占领俄军位于城中心的营地。就那一晚,恩维尔的一小部分军队宣布占领了萨勒卡默什。待到天亮,俄军包围了营地,迫使土耳其士兵投降,整个袭击行动令奥斯曼军损失整整一个师的兵力。
俄军不久便意识到奥斯曼军是如此不堪一击,于是重新镇定下来发起反击。此刻,面临被围歼的已不是俄高加索部队,而是奥斯曼第三军团。
1915年1月的前几周里,俄军接连击败奥斯曼军,尽数收复了在战役伊始丢失的阵地。在此过程中,奥斯曼第三军团被各个击破。1月4日,被俄军包围的第九军不得不投降。据该军团参谋长谢瑞夫&iddot;伊尔登的记载,他们向俄军投降时,第九军总部里仅剩106名军官与80名士兵。另一边,哈菲兹&iddot;哈奇率领的第十军在敌军火力下被迫撤退,但侥幸未被全歼。16天后,3000名幸存者到达土耳其的安全区域。[29]
第九与第十军相继落败后,第十一军便成为俄军反攻的重点。这些土耳其士兵在撤退途中意外获得一支外来骑兵队的救援。他们突然出现在俄军左翼,并将其驱散。这些人是切尔克斯村民,他们听闻奥斯曼苏丹发起圣战,便即刻前来支援奥斯曼军队。埃提下士目睹了切尔克斯人对俄军的袭击,他把这一行动看做一战中穆斯林团结的又一标志。1月中旬,奥斯曼第十一军成功撤至土耳其边境,原先的35万人最后仅生还15万人。至此,奥斯曼第三军团已被俄军摧毁,最初近10万名士兵被送上前线,可最后只有18万人狼狈不堪地回来。[30]
恩维尔帕夏侥幸逃脱了俄军的追捕,灰头土脸地回到伊斯坦布尔。尽管有些官员谴责恩维尔与哈菲兹&iddot;哈奇玩忽职守,但二人均未被传讯。事实上,在离开埃尔祖鲁姆赶往首都伊斯坦布尔之前,恩维尔已晋升那位轻率鲁莽的哈菲兹&iddot;哈奇上校为少将,授予其&ldo;帕夏&rdo;的头衔,并命其统领奥斯曼第三军团残部(哈奇帕夏两个月后死于伤寒)。青年土耳其党人不愿面对此次惨败,据利曼&iddot;冯&iddot;桑德斯称,奥斯曼第三军团全军覆没一事,德国与奥斯曼帝国都被蒙在鼓里。他之后写道:&ldo;我们不得提及此事,违者都会遭到逮捕并被严惩。&rdo;[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