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文学网

天天文学网>奥斯曼帝国的衰亡多少页 > 第28章(第1页)

第28章(第1页)

马克斯&iddot;冯&iddot;奥本海姆男爵是德国&ldo;伊斯兰政治&rdo;的创始人。1860年,奥本海姆出生在一个银行世家。实力雄厚的他对东方有着浓厚的兴趣。1883年,他以学者与探险家的身份第一次游历中东。1892年至1909年,他搬到开罗,并以该城市为落脚点继续他的中东之旅。奥本海姆是个多产的作家,其中关于阿拉伯部落的四卷经典研究著作《贝都因人》(diebeduen)至今仍是该领域的标准参考书。后来被称作&ldo;阿拉伯之劳伦斯&rdo;的te劳伦斯就是他的读者之一。虽然他的理念因&ldo;太伊斯兰化&rdo;而未被德国外交官采纳,但这位东方专家却赢得了德皇威廉二世的信任。自1898年的奥斯曼帝国之旅后,威廉二世就对伊斯兰世界颇感兴趣。1900年,他任命奥根海姆为&ldo;首席法律顾问&rdo;,每年夏天负责向他汇报伊斯兰世界的情况。

奥本海姆极度仇视英国,是他第一个提出利用德国与伊斯兰世界新建立起来的友谊与英国对抗。早在1906年,他就曾预言道:&ldo;未来伊斯兰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伊斯兰力量之大,地域之广,终会给欧洲各国带来重要影响。&rdo;他希望这股力量能助德国一臂之力。1914年8月战争爆发后,奥本海姆在柏林成立了圣战事务办事处,分发泛伊斯兰宣传册煽动身居法属北非、俄属中亚和英属印度等地的800万穆斯林起事。奥本海姆向德国总理担保,称仅凭印度的穆斯林起义便能&ldo;迫使英国(同意)签订对我们有利的和约,哪怕穆斯林动乱最终失败&rdo;。[28]

尽管这一策略总是被人称作&ldo;德国制造的圣战&rdo;,但许多世俗化程度甚深的青年土耳其党人,也同样认为可以利用这股宗教狂热打败协约国。恩维尔于1911年在利比亚作战时就已经认定了伊斯兰的强大力量。他在前往利比亚之前号召一场对意游击战,到达利比亚后则愈发把当时的冲突看做一场圣战。他在信中将利比亚志愿军描述成了&ldo;视死亡如天赐的狂热穆斯林&rdo;,并反复提到他们对他这位哈里发女婿的一片赤诚。他的同事杰马勒也把伊斯兰看做连接阿拉伯人与土耳其人的纽带,并认为一场宗教战争会使这层关系更加密切。他说:&ldo;绝大多数阿拉伯人都会毫不犹豫地为这场解放穆斯林哈里发的伟大战争赴汤蹈火。&rdo;因此,联合与进步委员会领导集体认定,曾在伊斯兰教早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圣战,如今也能成为对抗欧洲强国的有力武器。[29]

无论青年土耳其党人对圣战抱有何种期望,他们的首选仍是使奥斯曼帝国尽可能久地远离战争。1914年8月至9月期间,土耳其一直千方百计拖延参战,而德国已越来越没有耐心了。土耳其人借口称参军动员仍未完成,若贸然进攻俄国,则有可能自取灭亡,反而拖累其他同盟国。奥斯曼政府向德国明确表示,他们仍将俄国视作帝国的最大威胁。然而,青年土耳其党人却并未告诉这位盟友,为消除俄国这个隐患,他们甚至已经向俄国提议与之秘密结盟‐这必然会使与德关系产生嫌隙。

对与德联盟鼓吹最力的恩维尔帕夏首先提出了与俄国缔结密约的建议。8月5日,就在与德国达成秘密协议的三天后,恩维尔便向n莱昂蒂耶夫阐明了土耳其与俄国结盟的意愿,令这位俄国驻伊斯坦布尔军事专员瞠目结舌。随后,大维齐尔哈利姆与恩维尔的青年土耳其党同事塔拉特帕夏加入了谈判的行列,并将俄国驻&ldo;高门&rdo;大使n吉尔斯也拉入讨论之中。他们希望俄国人能确保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完整,并归还爱琴海的三座岛屿,以及巴尔干地区战败后割让给保加利亚的色雷斯西部地区。作为回报,奥斯曼帝国将全力支持协约国的军事行动,并驱逐所有当时在帝国工作的德国官员与工程师。恩维尔、塔拉特与赛义德&iddot;哈利姆三人成功地使这两位俄国官员相信了帝国与俄国结盟的诚意,从而使两人去竭力促成俄土同盟。[30]

法赫雷丁贝伊,这位奥斯曼帝国驻圣彼得堡大使负责与俄国政府商讨土俄联盟事宜。他向俄国外交大臣谢尔盖&iddot;萨宗诺夫解释,称奥斯曼政府与俄结盟的条件是后者保证帝国的领土完整,并终止支持亚美尼亚人在安纳托利亚东部的建国行动。然而,萨宗诺夫并未像其驻伊斯坦布尔大使那样被青年土耳其党人说服。他拒绝放弃支持亚美尼亚人的改革计划,并对恩维尔承诺的与德国断交深表怀疑。萨宗诺夫所能做的最大让步,就是在英法两盟国的支持下保证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完整,以换取帝国在战争中的中立。如此一来,奥斯曼帝国既无望收复被占爱琴海岛屿抑或色雷斯地区,也无法在战后避免俄国的入侵。

萨宗诺夫拒绝放弃亚美尼亚人的改革计划,使奥斯曼帝国更加坚信俄国未来意图肢解帝国。因此,与德国结盟仍是帝国最好的选择。至8月末,奥斯曼政府倒向同盟国阵营。青年土耳其党此番与俄国的交涉表明,为了帝国免于欧洲战火,他们甘愿付出多大的努力。

1914年8月至9月期间,欧洲战事发展之快使奥斯曼帝国有充分的理由对参战保持谨慎。当时,德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比利时,并朝着巴黎迅速向前推进,可是在关键的马恩河战役(9月5日至12日)中败北。交战双方开始构筑战壕,堑壕战成了西线战事的一大特点。截至9月,一战的另一标志‐空前的死伤人数‐也已十分清晰:仅在西线,法军伤亡人数便已超385万人,德国也损兵26万。在8月末的坦能堡之役中,德军全歼俄军,致其5万人伤亡,另有9万人被俘。俄国与奥地利人的交战记录要好得多,后者在加利西亚之战中死伤32万,另有10万人被俘(但俄军在此战役中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有超过20万人伤亡,另有4万人成了战俘)。1914年8月,奥地利袭击塞尔维亚的军事行动同样以失败告终。塞尔维亚人口仅为奥地利的十分之一,却在此次战斗中致使后者伤亡高达24万人,远超自身的损失。另一方面,截至1914年11月,英军已共计死伤9万余人,超过了英国远征军最初7个师的人数。在不到6周的恶战中,协约国与同盟国已共计伤亡100多万人,而这些数字足以使奥斯曼帝国对参战一事慎之又慎。[31]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