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文学网

天天文学网>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意思 > 第387章(第1页)

第387章(第1页)

进城之前,李世民下榜安民,约束士卒不许侵犯隋朝宗庙,以及代王等宗室,但有违抗者夷三族。至是入城,城内百姓香烛迎接。

至于百姓是不是自愿前来焚香迎接地,这个根本就不在李世民的考虑范围内,李世民只看到了自己攻陷长安,立下了莫大的功劳。

进城之后李世民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前去参见杨侑。让杨侑书信一封,命人送到河东交与屈突通。让屈突通投降。

屈突通本来也就不是什么忠贞不屈之人,接到杨侑的书信之后。长叹一口气,带兵出城,降了李渊。

李渊得知李世民已经攻陷了大兴,也是乐地合不拢嘴带着大军返回大兴城。

回到大兴城之后,李渊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杨侑扶上皇位,大赦天下,改元为义宁元年。以炀帝在江都,遥尊为太上皇。

杨侑授渊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大丞相、录尚书事,进封唐王。以武德殿为丞相府,视事于庆化门。冠冕有十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封李建成为唐国世子,封李世民为秦国公,封李元吉为齐国公。

至于这个封赏,是不是杨侑心甘情愿下达的,也没有人去计较。

李渊起兵不久,消息就传到了东都洛阳。留守洛阳地一干文武闻讯大惊,不知道该怎么处理,王、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四人根本就不说话,仿佛塑像一般站在殿上。脸上却都隐隐有一丝的高兴。

苏威宦海沉浮几十年,早就变成了老狐狸,见状怎么不知道这四位打的是什么算盘。虽然早就料到迟早有这么一天,可是心里还是难免有一丝悲戚,大隋立国到现在,竟然只过了区区三十多年,就要消失了,这样一位眼见着大隋建立,大隋昌盛,有眼看着大隋慢慢变弱的老臣情何以堪。

虽然很想派兵前往救援长安,可是自己虽然名为辅政,但是朝政实际上在房玄龄、杜如晦两人的控制之下,他处理朝政这两人不会说什么,可是他要是想派兵前去救援,不说王与长孙无忌会不会同意。

就算是王与长孙无忌同意,房玄龄与杜如晦不发粮草,大军根本就无法起行。再者说了,王与长孙无忌两人也不会同意发兵的,这从四人一模一样地反应上面就可以看出来。秦琼或许对大隋是真正的忠心不二,可是秦琼麾下的这些人,早就有了他们自己地心思,这一天迟早会到来地。

苏威知道自己提出来也是白提,深知明哲保身道理的他,便也沉默不语,一句话都不说。

张须陀出班对留守地越王杨侗说道:&ldo;殿下,太原李贼起兵,杀向西都,西都乃是我大隋国都,若让逆贼占据,我大隋将掩面丧尽不可不就,请殿下下诏,臣愿带兵前去救援。&rdo;()

第二卷扬威边塞第一九一章洛阳之争

看着张须陀出班请战,苏威是一阵的叹息。张须陀乃是一位真正忠于大隋的将领,而且军事才能相当不错,可是他对于政治的敏感度是相当的差劲啊。

现在的形势很明显是朝堂上秦琼的势力占据主要,任何一项措施没有秦琼留下人的同意是没有办法实施的。

不说其他的,只说洛阳城中的二十万精锐步骑军,全都是秦琼从西域带来的。这些士卒常年在秦琼的麾下效力,对秦琼的认同感比对大隋要高不少。

秦琼当时走的时候,将自己的大军留在城内,而将其他人的军队全部都撤出城外,放在外围防守义军。秦琼的本意应该是自己的亲信留在城内,王与长孙无忌应该就能更好的控制,不会让洛阳城遇到什么危险。

可是现在造成张须陀想要出战,可是他手中没有可以调遣的士卒,从长孙无忌等人的表现来看,他们根本就不想发兵。

这一段时间,秦琼留下的这几位亲信没有掣肘他张须陀,乃是因为张须陀没有做出什么事来。现在张须陀想要出兵,挽救即将崩溃的大隋,这几位很明显准备看着大隋亡国的人,怎么可能去配合张须陀呢?

没有王与长孙无忌的手令,他张须陀根本就不可能调出来一兵一卒。没有士卒,张须陀就算是再厉害,又能怎么样呢?

房玄龄与杜如晦在当年隋文帝废除太子的时候,就曾经说过,大隋要亡,而且时间并不会太久。所以看到大隋变成现在的样子。两人本本就没有一点的意外,甚至可以说已经让这两位有些吃惊了。因为杨广三征高丽耗费了大隋大部分地实力,竟然还能坚持到现在,已经让房玄龄与杜如晦感觉到意外。

只能是说隋文帝杨坚当年为大隋打下的底子太深厚了,就算是杨广这么一位擅长于败家地皇帝,一时间也消耗不完。

而且这两人乃是正经的士大夫。所谓的士大夫,考虑问题的时候是从家、国、天下来考虑的,先有家然后有国,最后才考虑怎么治理天下。

对于他们来说。一个王朝的衰败是很正常的事,只要能够保证自己家族的利益,损害了国家地利益也是无所谓的。

现在很明显的是,自己跟随秦琼,只要大隋完蛋了,秦琼迟早会被推上那个位置。不管他是不是愿意,都已经不由他了。因为他身后的人不允许他秦琼不作为。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裴仁基这些人,是准备取代现在最大的家族,成为新的天下最大地家族。韩世谔则是希望自己能够摆脱反贼的名号。为家族正名。普通的士卒则想成为有功之臣,脱去庶民的外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