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志远走出这间屋子,刚站到大街上,就觉得头顶上日头太烈,晒的他心中烦闷,他不是不知道周治有不臣之心,可也没有要助周治成事之意。
黎志远此时是迷茫和矛盾的,他曾是朝廷军官,忠君报国是他的价值观,可是他的一腔热血,换来的却是朝廷的懦弱,外强中干,对列强卑躬屈膝,对自己人却是野蛮凶煞。
忠诚也是会被磨灭的,黎志远那颗对满清的报国之心,就在他一次次的失望中,慢慢的冰凉了下去,直到他被推上了断头台。
他有什么错?杀他有什么意义?用他的人头,去震慑国人,更加的畏惧洋人吗?
可日本人算得上什么洋人,往前推几十年,日本人在华夏眼中,不过一个小丑而已,满清治下的华夏,何以堕落至此,一个我们从没有放在眼中的小丑,竟也会让我们怕的要死。
黎志远愤怒,他觉得他那时死了,真是不值,耻辱,又毫无意义。
也许就是从那时吧,他绝望了,觉得自己的一腔报国之心,看上去就是一场笑话,可他又割舍不掉,二百年的统治,数代人的洗脑,到了黎志远这一代人,如李鸿章之流,如过江之鲫,不知凡几。
满汉已混淆一起,汉人视满人为一家,这是事实,否认不了。所以黎志远会感到矛盾,他对朝廷不报希望,却又不愿看到有人推、倒它,重建一个新的秩序。
纠结和挣扎,折磨着黎志远,左右着他的行为,有时他也不知该如何做,才能两全其美……
第一百一十章吕远
黎志远出了那间屋子,左右看了两眼,没觉察出什么异常,却浑不知觉,在他正对面的一处二层小楼上,那间微开了一个小缝的窗户后面,周治和吕平安正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ldo;长官,要不要现在派人,把黎志远抓起来?&rdo;吕平安小声说道。
周治没有说话,一直盯着黎志远,直到走出了他的视线。
黎志远是真的背叛了他吗?如果是,那又是为什么呢?
周治想起了他和黎志远的相识,他当初救下黎志远,是因为觉得黎志远是一条汉子,敢在大街上伸张正义,打杀日本浪人。
后来两人在旅馆一番交谈之后,他才知道黎志远有新军的背景,那时周治的民团初创,正是用人的时候,他见才心喜,把黎志远带回了民团。
这原本应该是一段佳话,他周治霸气外露,收服了一员良将。可他们二人又为什么会走到今天?
周治想起了马大虫夜袭周家的那一夜,黎志远将他的亲信,安插进民团的各个角落,就是从那时候起,他周治对黎志远生出了戒心。
他一直在忌惮黎志远。
黎志远有才华,为人方正,平时很得人心,在民团中很有威望,这都是周治难以接受的。
周治来到这个时代之后,就立志要做一番大事,他要趁满清灭亡之际,拥兵自立,先做一个军阀,再一步步的壮大,如果能有机会,逐步去统一华夏。
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而这支军队,只能有一个领袖,只能效忠于他一个人。
有黎志远在,周治便对这些,没有足够的信心,他一直在排斥黎志远,打压黎志远在民团的影响力。
是因为这个,黎志远才对他离心离德吗?
&ldo;先不急,盯紧他们就是。&rdo;周治说道。
不走到最后兵戎相见之时,周治不愿出手对付黎志远,这是一种愧疚,也是在弥补。
&ldo;你祖父如今过的怎样?&rdo;周治转过头去问吕平安。
&ldo;我爷爷?&rdo;吕平安一时跟不上周治的思路,说道,&ldo;挺好的,平时教教书,空闲下来后,四处再转悠转悠。&rdo;
&ldo;吕老爷子曾经给人做过幕僚吧。&rdo;周治说道。
吕平安答应了一声,心中却很不痛快,吕老爷子的那一段人生很是失败,给当时还年幼的吕平安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心理阴影。
&ldo;走,和我一起去拜访一下,你家的老爷子。&rdo;周治先一步下了楼,吕平安紧跟了上去,却不知周治想要做什么。
周治带着吕平安,来到吕老爷子吕远的栖身所在,被土匪洗劫过的马屯。
马屯自从被周治用来安置难民后,几年建设下来,面貌已焕然一新,房屋都是一排排整齐建造的,街道也因此显得笔直宽敞。
吕远的家是一座小院子,只盖了一间屋子,四周用木栅栏围住。
此时吕远正坐在院子里,身旁的小桌子上,摆放了一壶茶水,吕远手中拿着一本书,正看的津津有味。
听到门外有响动,吕远抬头看去,见是周治和吕平安一起进来,吕远对周治的来访,感到很是意外,忙起身说道:&ldo;老朽怠慢了,不知有贵客来访,有失远迎。&rdo;
周治走上前去,扶住吕远的身子,让吕远又坐回位子,说道:&ldo;老先生日子过得真是清闲,隐居世外,两耳不闻窗外事,倒也是快活。&rdo;
此时吕平安为周治搬来椅子,周治便在吕远身前坐下,吕远笑道:&ldo;老了,成了无用之人,只能闲坐在此,读读书,聊以慰藉。&rdo;
&ldo;古时候廉颇七十,尚不服老,仍能上阵杀敌,吕老先生又怎能言老呢?&rdo;吕远听周治拿廉颇比喻他,心中高兴,不觉笑了出来,用手摸了摸胡子,说道:&ldo;周少爷找我,不会是来夸我可以比肩廉颇的吧。&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