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说心里有几分失望,但善于察言观色的他还是堆起有几分丑陋的笑容,竖起大姆指说:&ldo;单于英明!&rdo;
刘恒也有几分失望。
张相如统率十几万大军出兵,但匈奴军队一溜烟就跑了。帝国的大军空手而归。
刘恒心中明白,无论是张相如,还是周舍、张武等人,统统不是大将之材,所以劳师而无功,徒令匈奴人欺辱。
一日,汉文帝刘恒闲来无事,路经郎署。刘恒突然想起来,郎署,是汉帝国禁卫军军官的办公地,也可以说,这是一个汉军的军官储备库。刘恒叫停了马车,吩咐道:&ldo;朕想进郎署看看。&rdo;
皇帝亲临郎署,郎署长冯唐已经是个上了年纪的人,亲自迎接刘恒。
刘恒问冯唐:&ldo;老先生是什么地方人呢?&rdo;
冯唐回答:&ldo;我先祖是赵国人,父亲迁移到了代国。&rdo;
刘恒在即位前,被封为代王,对赵、代两国的旧闻相当的熟悉,便问冯唐:&ldo;那老人家您听说过赵国的大将李齐吧,在巨鹿之战中,李齐打仗战相当枭勇啊。&rdo;
冯唐回答说:&ldo;李齐比起赵国以前的名将廉颇、李牧,那可差远了。&rdo;
刘恒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说:&ldo;廉颇、李牧真可以说是一代名将了,要是我能得到象廉颇、李牧这样的大将,匈奴人又怎么敢如此的猖獗啊。&rdo;
冯唐很不客气地说:&ldo;陛下就算得到廉颇、李牧这样的将领,恐怕也不能重用呢。&rdo;
刘恒听了后不禁勃然大怒,气乎乎地拂袖而去。
过了几天,刘恒稍稍消气,细细回味冯唐那句冒失的话,似乎是有弦外之音,于是下令召见冯唐。
刘恒责问冯唐:&ldo;你说我即便得到廉颇、李牧的将领,也不能重用。这是哪门子道理,你得说清楚。&rdo;
冯唐谢罪道:&ldo;老臣是个乡鄙之人,直来直往的,不懂得避忌,陛下见谅。老臣听说古代君王在任用将领出征时,非常的郑重,临行前要要亲自推车,并嘱咐道:朝廷内之事,由寡人作主;朝廷外之事,由将军裁断,军功爵赏,都交由将军处置,先行后奏。
老臣曾经听过祖父说过赵国李牧将军的故事,李牧为赵国守御北疆,在边疆地区设立贸易市场,所得的利税,都用来犒赏将士,不必上报政府,赵国君主并不遥制。所以李牧得以充分展示才能,北逐匈奴,东破东胡、澹林,西抑强秦,南援韩、魏,立下赫赫战功。&rdo;
&ldo;你等等,&rdo;刘恒打断冯唐的话头,&ldo;你的意思是寡人不如赵国国君不成?&rdo;
&ldo;陛下息怒。&rdo;冯唐答道,&ldo;陛下可还记得原云中太守魏尚?&rdo;
魏尚,这名字好熟。刘恒想了想,记起来了:&ldo;不错。去年魏尚谎报战功,所以被我下令解职了,并且还服一年的苦役。难道你认为寡人这样处置不当么?&rdo;
冯唐答道:&ldo;陛下,云中太守魏尚,奉命守边,恪尽职守。他沿用李牧的方法,把边区贸易市场所得的租税,全部用来犒赏士卒,甚至还把自己的俸禄也拿出来,以补日常所用。所以士卒乐于效命。去年时匈奴曾进攻过云中郡,魏尚率部迎战,斩获颇多。但仅仅因为上报战功时,所报斩杀匈奴人首级与实际相差六个,结果朝廷不仅未表彰其战功,反而被削去官职,还要服一年苦役。&rdo;
冯唐叹了一口气,接着说道:&ldo;这些前方的将领与士兵,大多出自农家,对官府文书浑然不知,只知尽忠报国,奋勇杀敌。可是一旦前线的捷报到了后方文官手中,如果一处有误,就会被文官援引法令条款处罚,却不知捷报乃是将士们以鲜血与生命所换来的。魏尚战功显赫,却因为所上报的杀敌数目,与实际相差六个,立遭严惩。魏尚即便小过,也不可抹煞大功。可见陛下赏太轻,罚太重,对于边疆守将限制太严苛,所以臣说陛下即便得到廉颇、李牧,也未必能重用哩。&rdo;
刘恒听得一头大汗,赶忙谢道:&ldo;要不是老人家提醒,寡人差点要犯大错了。&rdo;于是下令赦免魏尚,官复原职,仍然担任云中太守,并任命冯唐为车骑都尉。
又过了几年。
汉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一五八年),匈奴再度对汉帝国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此时,狂妄的老上单于已经病逝,新上任的单于号称&ldo;军臣单于&rdo;。
军臣单于延续老上单于的对汉政策,避免与汉军进行决战,而是以游击战术对汉帝国的边界进行破坏性的劫掠式进攻,企图以此战术拖垮汉帝国。
汉帝国凭借漫长的长城防线,对匈奴消极防御,这使得匈奴很容易集中兵力集中攻击边境线是的汉军据点,在局部战役中达到绝对的优势力量,这是刘恒最头疼的事情。
匈奴骑兵以三万骑兵攻入上郡(陕西省绥德县),三万骑兵攻入云中(内蒙古托克托县)。汉军守兵又是措手不及,伤亡惨重。
上郡与云中的汉军要塞燃起烽火。烽火台是当时最先进的远距离传递敌情的军事设施,一旦要塞受到攻击,烽火台上便燃起烽火,邻近的烽火台观察到后,也燃起烽火,一路沿着长城传递,最后到达首都长安城附近的甘泉,再从甘泉派出快马,向长安城内的刘恒报告。
这次战场与首都长安有一定距离,刘恒从容应对,下达紧急战争动员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