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战苏翎所部战死一百二十三人,伤五十六人。镶黄旗的威名不是因努尔哈赤的眷顾而扬名,那是真真切切的用刀枪杀出来的。战场上虽然瞬间胜负已分,但镶黄旗后金兵中降者却是不多,垂死者与侥幸健全的后金骑兵、步队纷纷拼死搏斗,面对四面八方潮水般涌上来的黑甲红盔骑兵毫不畏惧,甚至用拳脚抵抗对手腰刀的劈砍。这是造成苏翎所部骑兵伤亡的主要原因。苏翎的骑兵们亦骁勇凶悍,那些被冷箭射中,或是被后金兵砍伤的战士没有一个后退,用同样染红鲜血的身躯与对手搏杀,直至流尽最后一滴鲜血。这造成死亡人数远远大于受伤数量。不过,此时苏翎并未多想己方损失,尽管这是千山堡最大的一次伤亡,也未对正在发呆的那位所谓的&ldo;万人敌&rdo;多看上一眼,收拾完战场,便立即集结全部骑兵。一部分人马带着战俘以及战利品返回千山堡,而苏翎、郝老六则仍领一千骑兵向牛毛邬进发,准备血洗牛毛邬。
由赵毅成的哨探游骑前置带队,一路上的机关、陷阱自然不会对苏翎所部造成障碍,费用东花费两日行走的路程,苏翎所部却只用了一日,便抵达牛毛邬大寨。
这牛毛邬位于宽甸地界最西端,再往前则是牛毛大山,是宽甸与努尔哈赤之间的一道天然屏障。牛毛邬大寨则建立在一处河谷平地上,两条河水在此汇合,又分别向两个方向离去,河谷中是大片可供耕种的土地,算是宽甸一带少有的屯粮去处。是故牛毛邬大寨仅为努尔哈赤设立的一处屯粮点,只驻有为数不多的人马,大多是种地的农夫,汉人,女真人都有。因宽甸堡一带辽东边墙上的守军几乎从不主动出击,尽管牛毛邬至宽甸堡一路上都是宽阔平坦的河谷大路,但牛毛邬驻守的后金人马、种地农夫却始终没有受到任何威胁。
苏翎之所以没有将其拔除,还是不愿在宽甸一带过于刺激努尔哈赤。何况就算是清除了牛毛邬,仅凭千山堡这点人马,也不可能在两处驻守,并且也不可能守住。从坎川岭下来便能俯视牛毛大寨,无险可守,再说留着牛毛寨,赵毅成的哨探潜伏下来,还能更多地知道后金动向。只要牛毛邬存在,从赫图阿拉一带前来的后金兵马必然会在牛毛邬扎营,这简直就是给千山堡额外提供了一个喘息的时间。不过,眼下既然努尔哈赤已经撕破了脸,接连派出两拨人马进犯,这顾虑便就不存在了。这牛毛邬作为后金翻越坎川岭之后的落脚点,是最适合的前进基地,苏翎不会再让其成为进攻千山堡的支点。一旦消除牛毛邬,努尔哈赤的人马便不得不带上更多的军需给养,这势必会增加进犯的难度。这些考虑,都是在千山堡无数个雪夜中一干武官们围炉夜话中慢慢成型。
对付牛毛邬根本不存在问题,驻守的后金兵连抵抗都谈不上。苏翎的骑兵一路狂奔着直接杀入寨内,将所有手执兵器的人杀死,随后将近千寨内的男女老幼集中到大寨正中。骑兵们往来驰骋,将整个寨子围了个水泄不通。任何一个隐藏起来的人都被翻了出来,一律赶到校场上汇集。同时,十多个小队开始在寨外附近十里之内往来搜索,寻机歼灭外出的游骑。
苏翎勒马缓步走进校场,面对着人群注视良久,随后轻声对身后的人说了几句。稍后,只见几个人同时高声叫道:&ldo;愿归降者,都站到右边来。&rdo;如此连呼三遍。
人群中一阵耸动,小声的说话声绘成一片嗡嗡的声响,不多时,便有人携家带口地站到指定位置。这些人当中多数都不止一次经历过这样的场面,但用问话来挑选愿归降的,却还是第一次。此处已然被占领,按说这怎么处置,都是战胜者说了算,还有问愿不愿意?至于是被变成奴仆,还是被拉进去当兵,则听天由命了。
疑惑虽然在不少人心里存在着,但大多数人还是一家一家地走到指定位置,很快,原地只剩下百多人,这些人人都是单身,没有女人、孩童,或许是在犹豫,或许是真的对努尔哈赤忠心耿耿。这样想法的人在另一边虽也不少,但随即会被自己的女人推拉着跟进队伍,有家有口的,不会面对凶悍的士兵有什么想法。但不论这留下的人是否反应迟钝,还是心意已决,他们已经没有机会再做打算。
苏翎挥手下令:&ldo;都杀了。&rdo;
一队骑兵立即纵马上前,就在校场上将这些剩余的人全部砍死,鲜血将半个校场都染成血河。这残忍的杀戮让那些做出明确选择的人们不忍目睹,纷纷地下头,不敢看向苏翎这个方向。
苏翎不再说话,命令各骑兵队长将牛毛寨内所有物资全部集中起来,然后令那些愿意归降的村民们回家收拾自己的财物,这些人、物,苏翎打算全部带回千山堡。
因为秋收不久,这牛毛邬内的粮食多得足够促使苏翎派人向千山堡通报,令另派驮队前来接应。所有牛毛邬内的牛羊、农具等器械都将搬走,任何有用的,只要搬得动的物事全都在驮队的计划之中。那些归降的百姓自然是驮队的一员,因苏翎没有要属于他们的粮食、牛羊,这些人至少在此时达成一致,默默听从任何指派。
用了整整两天的功夫,牛毛邬大寨被搬成了空城,两千多人的驮队少说驱赶着三千多头骡马,在群山之中蜿蜒出长达数里的身影。苏翎在最后离开时,才下令将牛毛邬全部烧毁。最后一批驮马还未消失在视线之中,熊熊烈火便在牛毛大寨中升起,木制的房屋以及那些茅草搭成的民居很快便在火焰中塌陷,在滚滚浓烟中化为灰烬。努尔哈赤的前哨从此退回到牛毛大山的另一侧,一切消息,都将在坎川岭的拦阻下化为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