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策反八旗
月初五,大雪纷扬,镇江新城全都被白茫茫的飞雪所t呜咽,吹得高高的旗杆上悬挂的旌旗撕裂般的炸响。
就在飞雪之中,镇江城外大营里,一千黑甲铁骑却列队而立,屹然不动,任凭飞雪在身上积上薄薄的一层。紧邻军营左侧,数百辆大车也列成几行,俱都满载,近两千多民夫都穿着厚实的袍子,稍稍在原地踱着脚,时不时地侧耳听一下,等候出的命令。这些厚实的袍子都是崭新的,是对这两千多长期向千山堡一带运送军需、商货的奖赏。这趟在大年初五便出门在外的差事,可要获得双倍的脚价,不过,这仅仅是民夫们满脸笑意的原因之一。
苏府前厅的门廊上,辽东总兵官、征夷大将军苏翎正一动不动地站着,新婚妻子陈芷云亲手为其披上一件披风,此时正细心地扎好带子。苏翎抬眼望了望空中乱舞的飞雪,若有所思,稍停片刻,才轻声说道:&ldo;今年没有往年冷,这怕是最后一场雪了。&rdo;
陈芷云站在苏翎面前,抬眼望了望飞舞的雪花,又看了看苏翎,低声说道:&ldo;大哥此去,多多保重!&rdo;
苏翎说道:&ldo;嗯,放心,不会有事的。&rdo;
罢,苏翎便举步走下台阶,却只走了一步,便又回转身,说道:&ldo;这一仗打完,我便接你到辽阳去。&rdo;
陈芷云一笑,点点头,说道:&ldo;大哥,我等着。&rdo;
苏翎点点头,最后望了眼陈芷云,便转身走入风雪之中,那护卫队长唐平随即带着护卫们紧跟着出了苏府大门。
苏翎这队三百多骑的队伍片刻之间便到了城外军营前,赵毅成飞马迎了上来,叫道:&ldo;大哥,都准备妥了。&rdo;
苏翎便勒转马头,同时叫了声:&ldo;启程吧!&rdo;
赵毅成便向身后招了招手,军营内的掌旗官看见,便奋力挥动大旗,那列队屹立的一千黑甲骑兵顿时动,依次向营外行去。与此同时,那队大车也开始依次行动,在雪地里拉出长长的队伍来。
这三千多人马、数百辆大车地队伍。一路越过结冰地叆河、浦石河。进入宽甸境内。当晚便在宽甸堡歇息。次日一早。便开始越过边墙地残迹。进入茫茫大山之中。
这一路上沿途地村落。早已得到通知。这大军供应自有携带。倒是要解决一些柴草问题。村民们更是将沿途险要处设立了人手。以便清除积雪。指明道路。这条宽甸至太平哨、牛毛之间地大道。屡经修整。如今已经是可以并行两辆大车地宽敞大道。除了个别山坳转折处需要小心外。倒是并未给大军带来延误。那雪倒是一直未停。但显然并不足以带来多少麻烦。
苏翎与赵毅成二人并行。走在队伍最前面。这道路既宽。行走又不需赶路。骑兵与驮队始终紧紧相连。黑甲骑兵与民夫驮队都各自有人管带。这一路上倒是不需苏翎下达任何命令。
飞雪之中。苏翎与赵毅成均回想起。当年在这里伏击东路军刘綎以及收降朝鲜元帅姜弘立等人地那几场战斗。这时光如梭。此时回想起来。倒真如做梦一般。
苏翎伸手去落在鼻尖地一颗雪花成地水珠。隔着两步远问赵毅成。说:&ldo;刘綎如今如何了?&rdo;
赵毅成听见。便一勒缰绳。与苏翎靠得更近。说道:&ldo;年纪大了。便没让他自己种地了。我们给他留了十几个亲兵家丁。日子也过得不错。今年过年还给了些酒、肉。还有几匹棉布、五十斤棉花。&rdo;
&ldo;其余几个呢?&rdo;苏翎想了想,却一时已记不起那些武官的名字。那昔日东路军将领的名字,如今已经在大明朝的典籍里躺着了,朝廷的封赏惠及家人,可惜这些人现在还活着,而苏翎却已记不起到底都有些什么人了。
&ldo;都过得不错。&rdo;赵毅成笑了笑,说道:&ldo;大哥,这田园生活,那几人可都是过得惯了。&rdo;
&ldo;朝廷给他们的封赏,告诉他们了么?&rdo;苏翎笑着问道。
&ldo;都知道了。&rdo;赵毅成说道:&ldo;就是因此,这些人才老老实实地留下了。这若是想回去,可得想想还能不能活着。&rdo;
苏翎会意地一笑,不再询问具体细节。
这死而复生,若是平民百姓,倒是天大的好事。但对于这些武官,可恰恰相反。一旦朝廷知晓,这不但惠及子孙的封赏要剥夺,恐怕这败军之罪却是免不了的,何况很难说这罪会不会累及家人。这些武官对朝廷就算仍然忠心耿耿,此时既然已经芶活了这么些年,却是没一个想死的。
这不论武官,如刘綎,还是文官如袁应泰,在战场上尚且可以横刀自,但只要活下来,没人威胁生命,这要自个儿去寻死,便万难下手。这什么骨气、气节等等,也要看在什么情形下,方才能显露出来。苏翎这般弃置,是好是坏可很难做结论。就如那袁应泰,当时死了,不过是免了朝廷如处置杨镐一般的罪责,但若是活着,承受的可是无休止的&ldo;惊恐&rdo;,这跟随苏翎的选择,多少也与此相关。
当然,刘綎等人可没袁应泰那般好的运气,但这武将战死沙场的结局,他们可是再也无缘见到了。这千山堡中的屯田新村,这两年也过了最初的艰苦日子,那些降兵不断加入到苏翎所部,而新迁来的百姓却不断增多,如今可都是一个完整的村落了。自然村民们可只知道这些人原来做过大官,如今算是来此养老,倒并未特别看待这些武官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