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翎一怔,旋即笑道:&ldo;袁大人高见!这点我倒是没往那边想。&rdo;
第一卷辽东轶事‐第四卷铁骑夺金
第七十六章再组商行
启二年正月十五这晚,辽东总兵官与辽东经略袁应泰t谈,可完全忘了原本想一起参加晚宴的那些士绅们,这直到快午时了,也没见袁大人召见,那些心思可算是完全白费了。
不过,辽东经略袁应泰袁大人,这一晚之后,可彻底倒向了苏翎一方。从此,苏翎对袁应泰的提防之心,算是近于无,这能将全族之人都迁来辽东,便算是与辽东彻底捆在了一起。袁应泰由最初的对苏翎百依百顺,到如今可以走到一起来商议大事了。这除了袁应泰死而复生受到的刺激,也还有苏翎不知道的一面。
这还得说说袁家在凤翔的境地,袁应泰所在袁家,果然如其所说。这袁家并不算什么大户人家,几百亩地,在凤翔当地,可还比不上苏杭一带几十亩富裕。凤翔一地,天干少雨,所种也不过是麦、棉而已,这与辽东是一样的。袁应泰也是寒窗苦读,走的科举的路子,万历二十三年进士,这最初任临漳知县时,所作的一番农事水利之事,便与其家境有关。这几十年下来,袁应泰起起伏伏,却也没积攒下多少家产。这什么年例等等银子往来虽然也是有的,但出出进进的,对袁家可并未作出多大的变化。
若不在辽东一地,关内其余任何地方,袁应泰就算是想迁居,怕也没有这个先例,想都不会去想。而如今苏翎提起,这振兴袁家的心思,便就旺盛起来。大明朝文武官员,捞银子做官,可不仅仅是为了白花花的银子而已,这田产屋舍,才是儒家本源的财富。袁应泰既然动了心思,可就拉不住了。当然,苏翎允诺的三倍田产,自然也是有吸引力的。
当然,袁应泰本人是做不出什么给自己分地的事情,这也就是苏翎这位什么都敢做的武官才能说出口的话,且说出来,就如呼吸一样自然。袁应泰苦读多年的诗书、经典,可就慢慢地被苏翎所&ldo;引诱&rdo;,这变化,已不可逆转。
不管苏翎将袁家迁居说得如何具有非凡意义,这具体做起来,还得花一番功夫,两人就细节探讨了许久,才最终寻到都较为满意的法子。这自然便忘了其余的事情。
临近午夜,苏翎与袁应泰都觉得腹中饥饿,这才意识到时辰到了什么时候。
&ldo;苏将军,这菜都凉了,待我叫人热一热吧,这都快午夜了。&rdo;袁应泰说道。
&ldo;好。&rdo;苏翎笑道:&ldo;可的确饿了。&rdo;
袁应泰便唤人,何丹旭忙进来招呼,这立即便让人进来撤换了满桌子的酒菜。好在府中伙房一直都有预备,这热菜热饭倒是很快便上来了,二人便闷头吃了阵子,算是填了肚子。
待二人吃完,何丹旭才看着二人,迟疑地问道:&ldo;大人,那些人可都还等着呢,要不要见见?&rdo;
袁应泰恍然。说道:&ldo;这我都忘了。&rdo;
袁应泰转脸对苏翎说道:&ldo;将军。那几人来见我。无非想要谋个差使。这辽东官员缺员甚多。这些人既然家在辽东。便走了这些路子。你看&rdo;
仅这一句话。苏翎便能肯定。袁应泰已经完全站在自己这边了。既然这样。考虑问题。也就有了新地方式。
苏翎说道:&ldo;这些人原来是做什么地?&rdo;
袁应泰说道:&ldo;左右不过是弄些田庄。做些生意罢了。他们已经听说了那些土地被重新划分过了。这回也有想要回来地意思。不过。还没开口。&rdo;
苏翎想了想。说道:&ldo;他们有没有在朝廷上传说?或是朝廷上已经有人知道了。有何议论没有?&rdo;
袁应泰笑道:&ldo;还没有。&rdo;
这说道朝廷里的事,袁应泰可就要比苏翎要明白些。
&ldo;苏将军,这些人可不敢乱说话,如今苏将军是朝廷眼中的红人,他们若是真想谋差使、要回田产,只能来捧场,却不敢自寻死路的。&rdo;
苏翎想了想,笑道:&ldo;也对。这事可没什么官司好打。&rdo;
袁应泰说道:&ldo;这些人倒都是辽东的大户世家,不过在朝里倒没有人做官的。不过,这些人的家世倒是不错,据说窖藏的银子,可都是数万之巨,都运往京城去了。
这回走这条路,也花了不少银子呢。苏将军看如何处置?&rdo;
苏翎笑道:&ldo;袁大人原先如何想的?&rdo;
袁应泰说道:&ldo;我还没想出什么法子,此事自然要告诉将军再商议才对。&rdo;
苏翎想了想,问道:&ldo;袁大人说说,这些人都能做些什么?&rdo;
袁应泰说道:&ldo;这世家大户,田庄倒是精心打整的不错。这店铺生意么,也是拿手的。不过,苏将军,不是我替这些人说话,这几家因朝中无人,倒是没做多少欺压良善的事情。反倒是办了不少义仓、社学等好事。若不是我打听到这些,苏将军也知道,我对辽东大户人家,可没多少好印象。&rdo;
苏翎笑道:&ldo;比如说李成梁、养性之类的?&rdo;
袁应泰一笑,说道:&ldo;当然。&rdo;
苏翎说道:&ldo;既然袁大人觉得,这些人也办过不少好事,那便见一见吧。&rdo;
袁应泰便吩咐何丹旭叫那些人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