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文学网

天天文学网>明月东升西落 > 第151章(第1页)

第151章(第1页)

苏翎当即叫进一个送礼小队的人,说道:&ldo;你回去告诉努尔哈赤,就说以后少来啰嗦。另外,这个人我留下了。&rdo;说完,便叫人赶了出去。

范文程一听,不由得问道:&ldo;将军要杀我么?&rdo;

&ldo;杀你?&rdo;苏翎上上下下将其打量了一番,说道:&ldo;这驱虎吞狼之计,是你想的,还是努尔哈赤的主意?&rdo;

范文程当即愣住,这个说法的确是他向努尔哈赤提出的。但范文程只知道这千山堡辖地是一个新近崛起的部族式的群体,打了几次小仗,努尔哈赤暂时腾不出手来对付。如今辽东大军云集,这东边一路刘綎的进攻,必经千山堡穿过,所以这个驱虎吞狼之计也就应运而生。只是刚下坎川岭,范文程便知道自己错了,再看眼下这一切,范文程立即后悔此行的莽撞。原本想凭三寸不烂之舌一番说服,想来一个部族的头领能有多少见识,讲明厉害之后,即便没投向努尔哈赤,也会对一同抵抗辽东大军产生共识。但苏翎却是个异数,几句话便将范文程的所有盘算都抛在一边,全然无用。

&ldo;其实,我留你也没用。&rdo;苏翎继续说道:&ldo;只是不想那努尔哈赤再派你们这样的人来啰嗦。&rdo;

这个理由足够让范文程绝望,这文人玩心眼儿是个长处,不过对苏翎这样的,怕是玩过了头。至此,努尔哈赤再未派人前来洽谈商议,不仅如此,那些降了的汉人官员,对此都忌讳莫深,生怕听到有什么派人传话的差事。倒也不是怕被砍头,事实上苏翎一直没有杀范文程,只是让其在千山堡内老老实实地做一个农夫,从种地开始养活自己。这对努尔哈赤麾下的降官来说,是另一种有去无回的惩罚。

范文程被带下去之后,郝老六笑着问苏翎:&ldo;大哥,你这是打得什么主意?&rdo;

苏翎答道:&ldo;没主意,不过是想让努尔哈赤少点啰嗦。&rdo;

&ldo;真是为这个?&rdo;明显不信。

&ldo;这些降人上阵算不得什么,但脑子里的主意对努尔哈赤却是有好处的。&rdo;苏翎说道,&ldo;留下种地也是对咱们缺人手的一种补充。&rdo;可怜范文程满腹文章算是自此作废,还抵不上地里的肥料,自此默默无闻,渺然一生。这范文程此时在努尔哈赤麾下作用并不大,也仅仅是个小人物,待回去的人一说,努尔哈赤连楞神的表情都没有,就此作罢。范文程历史上起作用的,还是在皇太极执政期间,只是此时这个机会,让给了辽东的黑土地,让这片生其养其的泥土,得到范文程的一些回报。

这仅仅是一件小事,对万历四十七年间发生的辽东战事来说,丝毫不起眼,甚至过后便无人提起,这只是表明苏翎对于那些降人的态度,杀头是不一定会的,但极端的蔑视。

接近三月,来自辽阳的消息说,二月二十一日杨镐在辽阳誓师,刘綎已经开始向宽甸进发。千山堡内的骑兵立即集结待命,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因苏翎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刘綎这一路,其它几路的消息被稍稍放在一边,所有哨探以及潜伏在辽阳的人都全力收集刘綎所部的详细军情,并很快越过刘綎的队伍,遥遥走在前面,苏翎得以提早熟悉有关刘綎的一切情报。

这刘綎今年约五十多岁,一生以军功战绩扬名。年轻时一直跟随其父在四川一带征剿叛贼,二十三岁便因功授游击将军,后又在缅甸立下大功,授副总兵武职。刘綎的部下都是些骄兵悍将,威名极盛,但其性贪,治军无方,多年间不断因部下掳掠激起了叛乱而受罚,屡被降职,这一次若不是辽东战事,这刘綎不定什么时候才会东山再起。值得注意的是,其手下川兵战力较强,但此次随刘綎而来的,不过三千。

哨探们传回的消息中还强调,在二月二十四日,杨镐派遣女真人一名,前往后金下战书,称出动大军四十七万,三月十五日,将分路挺进,剿杀努尔哈赤。

这下苏翎等人算是明确知道辽东大军的出征日期,不过,这第一反应,却是有些怪异。难道杨镐有别的用意?非要弄这一出&ldo;下战书&rdo;的把戏?这一直是个谜,在战事结束之前,苏翎等人都猜不透杨镐用的是什么神机妙策。

另外,朝鲜随军出征的一万三千人已经集结完毕,据镇江堡一带的哨探回报,其中有七千是火器手,朝鲜军的建制都仿照明军,配备火枪火炮,数量惊人。

看到火器的数量,郝老六不禁有些担心,问道:&ldo;大哥,这火炮如此之多,怕是不好对付。&rdo;

&ldo;嗯,&rdo;苏翎点头同意,&ldo;不过,咱们又不与其正面相抗,也不必顾虑过多。只要他们快快通过就好。&rdo;

&ldo;大哥,&rdo;赵毅成说,&ldo;这上面说刘綎的兵喜欢掳掠,这一路上可有不少村子。&rdo;

苏翎陷入沉思,这千山堡可以不惹刘綎,那刘綎并不一定老老实实的路过,这些村子眼下都算是千山堡管辖之下的人,不能不顾。

&ldo;立即派人去,让这一路上所有的村子都将人撤离。骑兵大队立即出发,到太平哨一带待命。&rdo;

&ldo;大哥,&rdo;赵毅成说道,&ldo;这足有近万人呢。&rdo;宽甸一带女真游骑的消失,让此地的人口迅速膨胀,实际上投奔千山堡的,大多是有意继续当兵的人,而更多的,是普通百姓。这些人携家带口地散居在各个村子里,苏翎制定的土地分田规矩,让这些人除了最初需要接济外,第二年便能自给自足。何况除了一成的粮税外,没有任何徭役,即便是招募人手,也是有酬劳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几乎所有的村子多了一倍的人口。在这冰雪未融之际离开住所,仅严寒便能要人性命。更别说吃食、衣物,以及百姓家中的粮食、牛羊等物,那可是农家的全部身家,没有了这些,跟要命没什么区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