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文学网

天天文学网>明月东升西落 > 第723章(第1页)

第723章(第1页)

这仓促之间要寻到设立军营的家什,可未必能马上找到凑手易办的。不过,符宝正在一起,事情果然要轻松了些。按符宝正出的主意,那登州府城外本就是一片平地,不过是分派人手划定一个罢了。至于其余的家什,那登州府城内原本便就是登州卫所的驻地,库存的家什都是齐的。

赵仕哲在登州府城里折腾了这么些日子,只是将登州营予以解散,那些府库之类的,倒还没有完全如辽东那般做的干干净净,多少也得给登州知府留点想头。这胆大包天是一回事,直接被人认为是造反攻占登州府城,却又是一回事。

这事赵仕哲倒是做到了,至少登州知府虽然气昏了头,倒不至于怀疑那赵仕哲是要造反之人。当然,这事的起因那登州知府李尤德也是清楚的,是故赵仕哲留的这一手,多少还给登州府保留了个名声,若不然,如何隐瞒消息呢?这一点,登州府城里的百姓也是一个明证。那捕头王来儿一番巡视,除了城内多了些往来巡查的官兵外,整个城内倒是没见变化。毕竟这回遭损失的只是那些大户们,平民百姓们可丝毫无损。

符宝正一提醒,赵仕哲立即便分派下去,将登州府城内原属登州卫的库存器械等等全数搬到城外派上用场。见时辰有些紧,那符宝正干脆叫人回去,调了一千自己的部属过来,协助镇江水师的人一起修建简易军营。这人多当然办事就快,还远远到天色变暗,那登州府城外便变戏法儿般的出现了五座诺大的军营来。

苏大将军一直在海上没有上岸,船队所载的官兵队伍,倒是全数上了岸。这靠岸卸船,可是费功夫的事情,那蓬莱海港一次也就只能容纳十艘海船靠岸,可这回船队的战船又比寻常的大,自然便更放缓了上岸的速度。即便看着缓慢,但到了天黑时,所有的官兵、战马,以及器械、火器,军需等等林林总总的大小包裹,堆满了蓬莱码头,并沿着大道向登州府城外的军营流去。

按符宝正的估算,这些上岸的人马,还真有一万人左右,不过,看着那堆成小山般的军需粮草等家什,符宝正倒觉得奇怪,既然带了军需,还设立什么军需处,筹集什么粮草呢?

当然,苏大将军带兵过海而来,如此一万人马,到底想要做些什么?

第一卷辽东轶事‐第四卷铁骑夺金

第十三章军心争功

海港海上约五里右,辽东总兵官苏翎的座船随起伏着,船上一杆大旗在南风中发出轻微的响声。座船四周,是十几艘快船,如众星捧月般地将主将座船环绕着,因都落了帆,所有的船都漂浮在海面上,彼此之间的间距却是没有多大变化。

海面上仅剩下这十几艘船,夜幕降临之后,大军全数上岸,那些战船随即离去,在海上约二十多里远处的长岛一带集结。那里原本便是辽东与山东海船的中转站,此时,倒变成了水师的基地,苏翎这次赴山东所需的后续的军需,将都集中在长岛等几个岛屿上。

顺着南风,海上船队由启航,几乎在一夜之间,便能抵达长岛一带。往年大多是由山东向辽东运输粮草、布匹等物,这般大规模地船队,还是头一次反向山东运过去。按苏翎的军令,长岛上要储备一万人马半年的粮草、火药等军需,这些数量,相对于那些大多数都是新下水的船队来说,倒不算太过费时费力。

这次苏翎由辽东调集人马渡海登录山东登州,只抽调江水师一半的船只,另外一半,都是原用作商对货运的海船。这些船,都是头次下水的新船。

镇江新城一带那几家船场,还未等冰雪完全消融,便开始打造新船。而经过一个冬季的筹划,尤其是胡德昌的银庄一次性给船场贷了三十万两银子,而胡显成又提前支付了二十万两新式战船的船款,这足够的银子,便转化为数以万计的工匠民夫集结在鸭绿江畔。

这还不包括那提供木料、铁钉、绳索以及制作船帆等相关行当地人数。单只从朝鲜境内募集的工匠民夫,就达两千多人。

这般规模的船场,怕是除当年为三宝太监出海打造海船时曾经有过类似的船场,在当今大明朝地界内,再也寻不到第二处。一个月里,便能有数十艘大小船只下水。尤其是那新式战船,按最新地速度来看,每月至少能有五艘新式战船下水。

辽东都司地势,大约是在正月里便被人看出某些征兆。当然,苏翎大将军对此一说是不屑一顾的,但在镇江堡一带,却是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此战必胜。随着船场的日益繁忙,而沈阳战事一了,整个辽东似乎都转了方向,春耕已毕,这剩下的,便都转向了海上。

那新式战船,是类似于明朝地大号福船,与葡萄牙人的三桅快帆船地结合体。当然,桅杆数目最少是三桅,这种船只是那些工匠与随后陆续抵达镇江堡的神父、士兵们一起研制出来的。这种基于快速造船的需要而打造的战船,不仅速度快,转向方便,且已经初步具备了在深海大洋航行的条件。每一艘战船都配备了四十门新式火炮,当然原属于大明朝水师装备地,也都一样不缺的安置在船上。

那江水师冯伯灵一直带着船队在朝鲜水域游弋,已经初步选定了三处适合设立补给之处。这回苏翎下海,那冯伯灵却来不及赶回。好在整个辽东地海船,新打造的连同四处收刮地,倒是足够大军渡海所需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