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浩然斋雅谈》载,徽宗当政期间,当时大臣们纷纷上报&ldo;祥瑞沓至&rdo;,圣上以为此乃是太平盛世之征兆,于是期待周邦彦填几首词来润色鸿业,&ldo;播之乐府&rdo;,传唱四海。不料,周邦彦意气用事,坚决不做这等阿谀奉承之事:&ldo;某老矣,颇悔少年时期的轻佻之作。&rdo;此时,一个与周邦彦素不相能的同僚,打听到清真居士还在某王爷筵席上为歌妓赠词,并没有&ldo;颇悔少作&rdo;,于是忙给蔡京打小报告,蔡京又上奏圣上。圣上心里不痛快,就把周邦彦贬出京城了。
二十、周邦彦(6)
这是周邦彦被贬出京师的另一说法。无论是小心眼,还是吃醋,总之,似乎都是徽宗皇帝的错。其实,史书记载,这位道君皇帝本来颇为欣赏周邦彦的才华,他们还曾一同探讨过音乐艺术方面的问题。据说,周邦彦曾自创《六丑》曲调。李师师为宋徽宗唱了这支曲子,徽宗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就向李师师打听作者的情况。李师师趁机推荐了周邦彦,徽宗皇帝召见周邦彦时不耻下问:&ldo;为何取名《六丑》?&rdo;周邦彦答道:&ldo;因为它冲犯了六个宫调,那都是最好听的章调,可是要唱好它并不容易。昔日高阳氏有子六人,富才华而貌丑,故以此取为曲调的名字。&rdo;《六丑&iddot;蔷薇谢后作》云:
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槅。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静绕珍丛底,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残英小、强簪巾绩;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甚高。清人在陈世焜《云韶集》中说:&ldo;如泣如诉,语极呜咽,而笔力沉雄,如闻孤鸿,如听江声。笔态飞舞,反复低徊,词中之圣也。结笔愈高。&rdo;夏敬观则说它一气贯注,转折处如天马行空,所用虚字,无一不与文情相合。其实,词人在京师期间还写过不少优秀的咏物之作。《苏幕遮》说: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词人在大晟府任职不到半年,没有任何作为即被调离大晟府,出知真定(今河北正定),改知顺昌府(今安徽阜阳)。周邦彦的晚景十分凄凉、窘迫。他六十五岁时被从顺昌调知处州(今浙江丽水)。未曾到任又被罢官,提举南京鸿庆宫(在今河南商丘)。于是他去睦州(今浙江建德)居住。不久方腊起义爆发,他慌忙回杭州。才入钱塘门,义军已到,他只好北渡长江,暂居扬州。又听说义军已尽据两浙,将攻淮、泗,他只得挈家前往南京鸿庆宫定居。宣和三年正月,他重过天长道中,回忆起四十多年前经此道上汴京求学的情景,不觉百感交集,吟成了绝笔词《西平乐》。词中哀吟道:&ldo;叹事逐孤鸿尽去,身与塘蒲共晚,争知向此征途,伫立尘沙!&rdo;到了南京后,他一病不起。
周邦彦的词,在南宋影响很大。南宋著名词人在吴文英《惜黄花慢》词序中说:&ldo;吴江夜泊惜别,邦人赵簿携妓侑尊,连歌数阕,皆清真词。&rdo;当时歌妓出场,都还是演唱周邦彦的词。南宋末年词人张炎在《国香》词序又说:他曾经认识一位沈梅娇,是杭州著名的歌妓。后来在京都偶然见到她,非常诧异。在一起饮酒的时候,这位沈梅娇还能唱清真居士的《意难忘》、《台城路》这两首词。张炎还在《意难忘》词序中说:吴地有位歌妓名为秀卿,是乐部中之翘楚者。她所唱的周邦彦的词曲,都能把握主其韵味。每次听到秀卿唱清真居士的词时,张炎都叹赏不能已,后来就写了一首《意难往》给她。而南宋晚年的大诗人兼词人刘辰翁,在《大圣乐》词中写道:&ldo;伤心处,斜阳巷陌,人唱《西河》。&rdo;这里的《西河》,也是周邦彦的名作,可见直至宋末元初,一些著名歌妓还非常喜欢或者擅长演唱周邦彦的词。后来有学者慎重指出,在演唱家那里,清真居士的词流传最久,最有生命力。
二十一、辛弃疾(1)
据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争斗,争斗的原因之一是要排座次。这话仔细想来还真让人悚然警醒,所谓座次不就是分个三六九等吗,不就是孔夫子所说的礼仪与规范,不就是老师教育我们要在社会中寻找的那个属于自己的位置吗?我们这些凡夫俗子都老老实实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那些超凡脱俗的才子们又坐在哪些呢?他们虽然如散仙一样生活在人们的心中,可毕竟有自己的圈子,好比上了水泊梁山可以不再服从大宋的秩序,但也要排排坐来分糖果。清朝人刘熙载说:&ldo;白石(姜夔),才子之词;稼轩(辛弃疾),豪杰之词。才子、豪杰,各从其类,强论得失,皆偏辞也。&rdo;他认为姜夔与辛弃疾的武功不属于一个套路,比试高低毫无意义。这道理人人都懂得,但当姜夔遇上辛弃疾的时候,人人都想知道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当屠龙刀碰上倚天剑的时候,人人也想知道谁更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