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文学网

天天文学网>1927之帝国再起 第26章 > 第224章(第1页)

第224章(第1页)

如果说日本和波兰的事情还不足以触动美国人的神经的话,那么在接下来的一年中,世界似乎就是在不断挑战美国人的神经了。东方的军事巨人又以同样的手法在极短的时间内横扫了英国、法国、西班牙、荷兰花费上百年时间精心构筑的远东殖民体系,而且印度似乎也保不住了。德国则在欧洲直接将法国消灭了,英国的本土已经暴露在了德国的直接打击之下。

东亚和欧洲发生的巨大变故使得美国再也无法保持原来那样心平气和的孤立主义了。一方面,美国在1940年7月对唐帝国和德国宣战。罗斯福其实早就知道美国参战不可避免,但是他好象也低估了国会的参战决心,虽然&ldo;光荣&rdo;的孤立政策倍受美国人的推崇,但是面对在亚洲和欧洲的现实威胁,美国人是真真正正的感受到了&ldo;战争已经上门来了&rdo;这样一个事实。

所以由共和党发起的宣战议案在国会的讨论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仅仅过了不到半天的时间,美国的国会便以绝大多数赞成票通过了对唐帝国和德国的宣战议案。当天下午,罗斯福在白宫正式宣布对唐帝国和德国宣战。

对于英国来讲,这绝对是一个好消息,美国陆军的第一批军队已经通过地中海在北非登陆。德国陆军由隆美尔率领的非洲军团在北非的战争进程就是由于美国人的突然到来而受到极大影响的。

但是在亚洲,情况就显得耐人寻味了。如同当年波兰被德国占领时英法在德国边境地区打了一场&ldo;静止的战争&rdo;一样,美国在与唐帝国宣战后同样在西太平洋地区打了一场静止的战争。

但是无论如何,西太平海上的平衡终于被打破,在日本这个资源匮乏、工业基础薄弱、技术水平落后的国家彻底战败后。美国所一直仰仗能够遏制住唐帝国的日本联合舰队不复存在了。

在对唐帝国宣战后,美国国会通过了1940年度海军扩建提案,他们计划从1941财年到1945财年这五个财年内,要求美国海军拥有36艘主力战舰,其中至少要包括12艘战列舰、6艘战列巡洋舰、18艘重巡洋舰。而且要求至少有不少于8艘战列舰、4艘战列巡洋舰和12艘重巡洋舰必须布署在太平洋地区。

当然,由于在战争中,双方使用的航空母舰对世界造成的巨大冲击使得罗斯福受海军&ldo;航母&rdo;派军官的影响,向国会提出要求建造新型航空母舰的建议,美国也迎来了发展航母的最佳时机。

相比于美国在明处的动作‐‐海军扩充计划,美国在暗处的&ldo;曼哈顿计划&rdo;才是最为重要的。早在1937年,美国的情报机构就已经知晓东方的大国正在秘密研制一种武器,这种武器的威力将是其他武器所无法相比的。

经过美国科学家的研究,他们判断出了这种武器应该是所谓的&ldo;铀弹&rdo;。1939年初,在从德国逃亡美国避难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积极帮助下,美国一些研究机构和大学的科学家虽然对原子弹的机制、应该努力的方向,甚至费用和时间都有了大致的构想,但核研究的庞大工程已经超过了科学研究机构的能力。他们不得不向罗斯福提出要求,要求美国政府立项,毕竟对于爱因斯坦来说,如果德国拥有了核武器,那将是灾难性的。

1939年,唐帝国在日本战场上首次使用了原子弹,尽管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但是百密一疏,美国的特工仍然向国内发回了一张张关于蘑菇云爆炸的照片。

罗斯福在审时度势之后,马上立项原子弹工程,就这样,美国的曼哈顿计划出台了。当时美国经济还没有转向战争,没有哪一家工业公司能在短期内完成有关生产设施的建设,也没有哪一家研究机构或者哪一所大学能够完成设计任务。

美国核研究的负责人奥本海默认为,只有军队以最高优先权,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生产出核原料来。1940年,他在传递给罗斯福的报告中,强调了原子弹的光明前景,提出把全部的研制和生产管理移交给军队。两周后,奥本海默给罗斯福准备了一份将核计划全部交给军队领导执行的详细报告,罗斯福立即批复了奥本海默的报告。

1940年中期,远东和西欧的形势变得非常紧张,罗斯福决定加快曼哈顿计划的速度。在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歇尔的支持下,美国军方同意按原子能利用委员会(负责铀研究的一个机构)的建议,开始建设4种分别采用不同方法的铀同位素分离工厂和其他的研制、生产基地。军队把整个计划取名为&ldo;代用材料发展实验室&rdo;,选定田纳西州的橡树岭作为铀同位素分离工厂基地。并且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里开始建立核试验基地,整个计划走上了快车道。

远东和西太平洋的&ldo;静止的战争&rdo;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美国知道唐帝国拥有超级武器。不宣战,罗斯福无法对英国政府、美国国内的那些反对党议员交代。然而,宣战之后就只有尽量保持克制,不能过分刺激中国。

进入1940年冬季,无论是美国还是英国都已经多多少少听到了一些风声‐‐唐德将东西两面夹击苏联。这时,素来以反共政治主张而闻名于世界的英国新任首相丘吉尔居然向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了一个建议‐‐组成美、英、苏三国联盟。

对于丘吉尔的这个建议,罗斯福并没有急于回答,而是告诉这个大胖子,自己需要在认真的考虑一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