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赤说道:&ldo;老将军守边一生,到头来,却被人罢免官职,真是人想起来都有些心寒。&rdo;
李成梁说道:&ldo;没有什么,我已经年老,现在让位于后辈,也是我应该做的事情。&rdo;
宴席过后,郭泰单独约见哈赤,哈赤说道:&ldo;钦差大人单独约见,有什么事情?&rdo;
郭泰说道:&ldo;你现在把建州管理的不错,不过你想统一女真人吗?&rdo;
哈赤说道:&ldo;要说不想统一那是假的,可是现在,皇上有旨本族内部不准互相攻打。&rdo;
郭泰说道:&ldo;要是那一天条件成熟了,你会同意吗?&rdo;
哈赤说道:&ldo;我不会错过那个机会。&rdo;
郭泰说道:&ldo;那你可就成了后金之主了,不过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你也坐在京城的龙椅之上。&rdo;
哈赤说道:&ldo;钦差大人说笑了,即便是我们整个后金统一,也仅仅才有几十万人,哪敢和整个明王朝作对。&rdo;
郭泰说道:&ldo;我可是看好你的家族有一天,也会坐在那个龙庭之上。&rdo;
哈赤说道:&ldo;今天钦差大人,怎么会说这么大逆不道的话来,这可不是钦差大人你应该说的。&rdo;
郭泰说道:&ldo;我今天和你说的都是事实,有些事情,不是你能够想想到的,就像李成梁将军,为国守边一生,到头来有了今天,你不是也想不到吗?&rdo;
哈赤说道:&ldo;钦差大人今天给我说这样的话,一定是有用意的。&rdo;
郭泰说道:&ldo;我是会看相的,你放心了,这个不会有错的,不过要是有了哪一天,让你的后人给我做一件事情。&rdo;
哈赤说道:&ldo;只要有了那一天,不要说一件事情,就是十件事情也是应该的。&rdo;
郭泰说道:&ldo;我有一个宝物,现在赠送与你,作为你们家族强盛的开始,如果那一天,丢失了或者损坏了,可能就是你们家族衰败的开始。&rdo;
哈赤说道:&ldo;大人说的玄之又玄,让我怎么相信。&rdo;
郭泰说道:&ldo;我让你看一个事情你就明白了,你看看这园中,是不是有一个大树。&rdo;
哈赤没有看,就点了点头。
郭泰说道:&ldo;你现在看有没有了?&rdo;
哈赤看向院子,已经空空如也,那里有什么大树,他还是不相信的自己眼睛,把自己眼睛又揉了一下,看了一看,还是没有,当然心中还是怀疑。
郭泰说道:&ldo;你要是不相信,再到院中看看。&rdo;
哈赤一生不信邪,对什么都有一种不服气的味道,马上就来到院子,看了看园中,平平整整的,没有一丝树的痕迹,这颗树,可是自己十八岁时,来给李成梁当警卫就有的,后来自己打死了一只猛虎,清清楚楚的还记得,就是挂在了这颗大树之上,那也是自己第一次打死的猛虎,还受到了李将军的嘉奖,自己这次进院的时候,这棵树也是好好的长着,带着疑问又回到屋子。
郭泰说道:&ldo;你再看看院子,是什么?&rdo;
哈赤再次看向院子,院中的大树,挺拔矗立在院内,没有意思损耗,就再次跑出了院子,对这颗大树看了又看,摸了又摸,这才感觉到是真真实实的存在,这一次来到屋内,一下子跪在了郭泰的面前说道:&ldo;小人不识仙人真面目,还请仙人责罚。&rdo;
郭泰笑着说道:&ldo;起来吧,我还有话对你说。&rdo;
这一次,哈赤起身后,又向郭泰行了一礼,这才坐下。
郭泰说道:&ldo;这就是我给你的礼物。&rdo;说着就把一只盒子交给了哈赤。
哈赤接过打开一看,是一条金光闪闪的大龙,就说道:&ldo;这礼物太贵重了。&rdo;
郭泰说道:&ldo;这东西我也不是随便,就送人的,送给你,说明你的家人配得起这一礼物。&rdo;
哈赤恭敬的接过后说道:&ldo;不知道上仙,有什么要求。&rdo;
郭泰说道:&ldo;上仙这两字,今后就不要再提起,我的要就是,当明朝没有灭亡的时候,你的族人不能够取自,如果那一天明朝灭亡了,你的族人当然也可以得之,这条大龙,你的后代要传下去,不过有一天我也是会取回的,取回的证据,就是这条大龙见了我,他会飞起。&rdo;
哈赤说道:&ldo;我一定把这一切传给我的后人,让他们永远铭记。&rdo;
郭泰说道:&ldo;今天的事情,不要对任何人提起,只对你的传人说,就可以了。&rdo;
哈赤说道:&ldo;什么时间还能够见到大人。&rdo;
郭泰说道:&ldo;我就住在京城,京城的华神珠宝,就是我开的,今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可以随时来找我。&rdo;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郭泰和李如松一起到了总兵府去见了现在辽东的总兵杨绍勋,向他宣读了,神宗的圣旨,今后辽东的兵权全部有李如松节制,并且下达了一半主力向鸭绿江集合的军令。
为了了解前线的战况和稳住倭寇的进攻势头,同时派出了,游击沈惟敬到朝鲜与倭军谈判。
这个时候在义州朝鲜王宣祖李昖,对众大臣说道:&ldo;现在敌寇在前,我宁愿过江死在天子的疆土,也不愿成为日本人刀下亡魂。&rdo;
众大臣都觉得,现在正是王朝抗击倭寇的关键时刻,国王的出走势必会影响国人的抗战,经过商议把王庭一分为二,一部分人随宣祖渡江,其他人则在储君光海的领带下驻守朝鲜,坚持抗战。